传统与突破: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战争指导(3)
三 德国在西线迅速取胜的计划缺少必要的条件,但制定计划的理念并非不合乎常识,因为速战速决是当时流行的看法;德国对组织国内一切人力物力资源来打一场持久消耗战反应比较迟钝,但比它的对手做得要好,效率要高;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中,德军犯过不少愚蠢的错误,但大家公认,从技术的层面上看,德军训练有素,战斗力强,而它的对手所犯错误也显然不比它少。但德军最终还是被打败了。很显然,隐藏在这背后的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与它的对手相比,德国资源和经济力量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也就是说,它缺少完成战争目标所必需的足够的物质手段。而从战争指导的角度来看,德国打了一场它不应该打的战争。这是最高层面上的指导失误。 与以往的战争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同之处是,战争不再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事情,或者说,不再是一小群职业军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民的事情了。战略和战术仍然是重要的,但生产力和资源的意义更加重要。作战双方在战场上的较量,变成了双方生产力的较量,人力物力资源的较量。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面对世界上三个最大的帝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最后,因为利益的驱使和德国本身决策失误,把当时经济力量最强大的美国也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德国自己有煤,在洛林有铁矿,此外还从瑞典进口。德国自己也开采铅和锌,但数量有限。制造武器装备所需要的其它贵重金属像钨、镍、锑、铝、锡、铬和锰等则完全依赖从外国进口。纺织工业也几乎完全依赖外国,化学工业大部分也是如此。[7](P121) 在英国实行严密海上封锁的情况下,德国无法从中立国取得必要的原料补充。德国的工业技术比较先进,发明了一些方法来人工合成某些产品,或是从德国富有的某些产品中提炼原料,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源短缺的局面。 劳动力资源是另一个大问题。青壮年在战场上打仗,伤亡很大需要不断补充;军工生产不断扩大。各方面的力量虽然都组织起来了,人手仍然不够。解决的办法是大量占用农业劳动力,以致大大地影响农业生产。1917年德国粮食产量只相当于正常年份的一半。[7](P120) 反过来,这又影响了食品的供应。 战前,德国的食品供应就极大地依赖于国外市场。战争加剧了这一矛盾。各种食品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和食品的定量分配不能解决问题。短期的短缺因爱国的热情人民还能承受得了,长期的饥饿就会引起不满和反抗。 地缘政治也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资源来考虑。德国要实现它的战争目标,面对东西两线作战,这是非常不利的。德国地处欧洲核心地区,加上封建社会的长期分裂,经常充当了欧洲战争的场所,所以,德国的陆地作战经验丰富。反之,德国的海岸线短,没有什么海上作战的经历,海军力量也相对弱小。 当然,德国的对手也遇到了资源短缺问题。但比较起来,协约国进行的是一场资源“丰富”的战争(a war of“abundance”),德国进行的则是不断加剧的资源“短缺”的战争(a war of increasing“scarcity”)。[3](P542) 不是协约国高明的战略战术打败了德国,而是协约国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打败了德国。 孙子兵法开篇即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8](P17) 德国战争理论大师克劳塞维茨也指出,作为政治家和军队的统帅,他做出的“最重大和最有意义的判断是,正确地认识他所从事的战争,他不应该把那种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战争看作是他应该从事的战争”。[9](P45) 德国军政当局打了一场他们无法取胜的战争,也就是进行了一场不应该进行的战争。 四 在此,我们将视角集中到德国战争指导的影响方面。这大体可以从两个方向上做分析:一是德国战时经济模式的影响;二是德国军人在战场上的所作所为对战争伦理的影响。 总体战争这样的重大事件,引起管理上的变革,是很自然的。加上德国经济的短缺,适应不了长期消耗战要求,德国便在主要参战国中率先对经济实行严格的管制。劳动力、原材料、食品和生产,由政府根据战争的要求进行调剂和分配,从而形成一种有别于和平时期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之上,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形势。德国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它主要的参战国家,纷纷效法,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对经济的干预。 人们从德国战时经济模式中得到启发,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应用到经济危机处理过程中。西方的研究者认为,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和他的阁僚们,在上世纪30年代实施新政时,就不断地参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种种措施。[10](P285) 而罗斯福新政对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是无须赘述的。如果有些国家的政府准备对外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而进行战争的资源又比较有限,那也很容易从德国战争经济模式中寻找办法。在战争发生之前,或是大规模的战争到来之前,政府就对经济实施强力干预,按战时需要组织生产。而如果准备发动侵略战争与摆脱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战时德国的经济模式似乎更是一种顺理成章的选择。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的法西斯意大利,30年代的法西斯德国和法西斯日本,大抵都是这种情形。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