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统东西洋商品结构的改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东矿西珍”即东西洋的海上贸易结构。晚明海上贸易以东西洋贸易区域的面貌出现,与晚明人的东西洋范围概念发生变化相联系,晚明海上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明初海上贸易的商品,马欢《瀛涯胜览》中有详细记录。将其与晚明张燮《东西洋考》记载的贸易商品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海上贸易商品结构的变迁主要发生在晚明的东洋。 长期以来,物产作为商品,是商人们关注的焦点。郑和下西洋,当时西洋输入中国的商品主要是香料和奇珍异兽,体现了远距离海上贸易的特性是奢侈品贸易。郑和下西洋时期,海外物产进入交流的主要有以下品种: 犀角、象牙、伽蓝香、金子、宝石、红马厮肯的石、苏木、乌木、降真香、绵布、乳酪、玳瑁、肉豆蔻、鹤顶、荜拔、黄蜡、胡椒、野犀牛、珊瑚、锡、珍珠、香货、西洋布、花巾、海鱼、宝石与珍珠厢宝带、丝嵌手巾、织金方帕、龙涎香、椰子、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鳖子、骆驼、猫晴石、各色雅姑、金珀、蔷薇露、沉香、檀香、俺八儿香、琥珀、狮子、麒麟、花福鹿、金钱豹、驼鸡、白鸠、金银生活、熟食、彩帛、书籍、金厢宝带、蛇角、荜布、姜黄布、布罗、布纱、沙塌儿、兜罗锦、绢、剌石,祖把碧,祖母喇,金刚钻、金珀珠、神珀、蜡珀、黑珀(番名撒白值)、美玉器皿、水晶器皿、十样锦剪绒花毯、各色棱幅、撒哈剌、氁罗、氁纱。(31) 以上总共80种。有些是一类商品的名称,如“金银生活”,实际进入流通的单项商品还要更多。以上进入商品交易的大都是西洋各国的特殊产品,以珍奇为主要构成。其中也包括传统西域地区的珍奇特产。 综合而言,明初进口物品值得特别留意的有以下六类: 第一,香料药物类,主要有伽蓝香、降真香、沉香、檀香、俺八儿香、龙涎香、安息香、没药、肉豆蔻、胡椒、苏木等。(32) 第二,珍宝类,主要有犀角、象牙、珍珠、珊瑚等。 第三,珍禽兽类,主要有狮子、麒麟、花福鹿、金钱豹、驼鸡、白鸠等。 第四,工艺品类,主要有宝石与珍珠厢宝带、丝嵌手巾、织金方帕、西洋布、美玉器皿、水晶器皿、十样锦剪绒花毯、各色棱幅、撒哈剌、氁罗、氁纱等。 第五,矿产类,主要有金、宝石、金刚钻、锡等。 第六,日用品类,主要有乳酪、海鱼等。 从这些类物资的进口,可以看出古代中外物资交流的连续性。 中国进入交流的商品主要有:青磁盘碗、紵丝、绫绡、烧珠、麝香、花绢、铜钱、布帛、色绢、樟脑、锦绮等。其中以青花瓷器、丝绸、麝香、铜钱最为重要。除了麝香以外,其他都是中国特有的人工产品,深受海外各国欢迎。以中国的手工业制品换取西洋海外奇珍仍是传统海上贸易的商品结构。 晚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如果说有变化的话,是量的增加,如丝和瓷都有更多的出口。以下主要比较进口商品结构方面。 《东西洋考》记录万历十七年(1589)漳州月港税收调整时的交易商品有84种: 胡椒、象牙、苏木(分为东洋、西洋)、檀香、奇楠香、犀角、沉香、没药、玳瑁、肉豆蔻、冰片、燕窝、鹤顶、荜拔、黄蜡、鹿皮、子绵、番被、孔雀尾、竹布、嘉文席、番藤席、大风子、阿片、交趾绢、槟榔、水藤、白藤、牛角、牛皮、藤黄、黑铅、番锡、番藤、乌木、紫檀、紫憬、珠母壳、番米、降真、白豆蔻、血竭、孩子茶、束香、乳香、木香、番金、丁香、鹦鹉螺、毕布、锁服、阿魏、芦荟、马钱、椰子、海菜、没石子、虎豹皮、龟筒、苏合油、安息香、鹿角、番纸、暹罗红纱、棕竹、沙鱼皮、螺蚆、獐皮、獭皮、尖尾螺、番泥瓶、丁香枝、明角、马尾、鹿脯、磺土、花草、油麻、黄丝、锦鲂鱼皮、柑庶鸟、排草、钱铜。(33) 还有“先年不见开载”,《东西洋考》作为附记的商品32种: 哆罗嗹、番镜、番铜镜、红铜、烂铜、土丝布、粗丝布、西洋布、东京乌布、八丁荞、青花笔筒、青琉璃笔筒、白琉璃盏、琉璃瓶、莺哥、草席、漆、红花米、犀牛皮、马皮、蛇皮、猿皮、沙鱼翅、翠鸟皮、樟脑、虾米、火炬、棕竹枯、绿豆、黍仔、胖大子、石花。(34) 以上商品总共116种。其中有一些是来自欧洲的商品,如哆罗嗹、番镜、番铜镜等,说明此时西方扩张东来有所增加。“先年不见开载”的新增商品中也有不少属于一般生活日用品,如草席、漆、虾米、绿豆等。值得注意的是米、铜的进口。明朝开海以后,海上贸易的内容明显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需求的实态,即民生日用类的增加。 将晚明商品结构与明初相比较,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第一,晚明西洋商品的变化不大。从海上贸易的商品来看,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犀角、沉香、没药、玳瑁等西洋特产珍奇消费品并没有任何变化,虽然也有如冰片、燕窝等明初没有的新种类,但也属于珍奇的范围。由此可知,与明初西洋官方贸易的商品比较,晚明西洋民间私人海上贸易中的商品品种没有太多的改变。明初西洋海上贸易的远距离奢侈品贸易性质,在晚明西洋商品输入上仍很明显,但增加的一般日常用品的输入,反映了中国市场对海上贸易的消费需求。 第二,晚明东洋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明初海上贸易商品结构相比较,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明初没有白银的大量进口,而大规模的白银输入是晚明东洋贸易的特征。以往在计算贸易额的时候,均不把白银计算在内,但当时的白银不但是货币,而且本身也是商品,其主要来源于日本与美洲银矿的输出,满足了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