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的嬗变(之二)(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林》 方维规 参加讨论

或曰:
    ……二千年由三代之文化降而今日之土番野蛮者,再二千年,将由今日之土番野蛮降而猿狖,而犬豕,而蛙蚌,而生理殄绝,惟馀荒荒大陆,若未始生人生物之沙漠而已。(注:谭嗣同:《仁学》三十五,《全集》,下册,第344页。)
    中国动辄援古制,死亡之在眉睫,犹栖心于榛狉未化之世,若于今熟视无睹也者。(注:《谭嗣同全集》,第319页。)
    我们也许可以提出一种假设:从词源上比较,“文”与“明”的组合与欧洲思想史中的重要概念enlightenment (英语:启蒙)、 Aufklarung(德语:启蒙)的相通之处,也许是维新之士青睐“文明”的一个重要原因。(注:欧洲“启蒙”一词,源于神学中的光之比喻:“给黑暗以光明”、“恍然大悟”;或来自气象描写中的感官体验:“阳光通明”。汉语“文明”,本有光照之意,如光明、有文采。《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曰:“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又如文德辉耀。《书·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充塞。”孔颖达疏曰:“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Clarte(法语:明晰,明了)和enlightenment 作为西方新的精神状态和思维形态之典范,可以用来区别文化保守主义,用来反照与中国过时的世界观连在一起的蒙昧与迷信,并成为一种信仰和斗争武器。这种时兴的、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不断得势的“文明”概念,指的正是西方“先进的”精神和物质文化,以区别于传统的、过时的老中国文化。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梁启超那里找到足够的明证:“西人百年以来,民气大伸,遂尔勃兴。中国苟自昌明斯义,则数十年其强亦与西国同,在此百年内进于文明耳。”“地球既人文明之运,则蒸蒸相逼,不得不变。”(注: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1896),《饮冰室文集》之一,第109页。)或曰:“今所称识事务之俊杰, 孰不曰泰西者文明之国也。欲进吾国,使与泰西各国相等,必先求进吾国之文明,使与泰西文明相等。”(注:梁启超:《国民十大元气论》(1899),《饮冰室文集》之三,第61页。)
    众所周知,如何翻译外语概念,或者把什么视为某一外语概念的汉语对应词,
    有时恰到好处,
    有时却是牵强之译。“文明”与civilization的对应,也许正由于它们既表示进步和发展,又是“野蛮”的对立词。当某一译词真正确立或成为“标准”译法以后,人们往往不再追问其原委;但是,它的“标准化”及其流传,时常也有机遇性、甚至偶然性。这是因为同义词常常给人以选择的余地,“开明”(注:参见《汉语大词典》:汉扬雄《法言·问道》:“吾焉开明哉?惟圣人为可以开明,它则苓。”汪荣宝义疏:“‘开明’即发矇之意, 言开矇以为明也。
    ”)便是一例。 用它移译civilization也未尝不可:
    日本一岛国耳,自通使隋唐,礼仪文物居然大备。因有礼仪君子之名,近世贤豪志高意广,竞事外交,骎骎乎进开明之域,与诸大争衡。响使闭关谢绝,至今乃一洪荒草昧未开之国耳。(注:黄遵宪:《日本国志》(1890年),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 第134页。)
    或者:
    于五洲殊种,由狉榛蛮夷,以至著号开明之国,挥斥旁推,什九罄尽。(注:严复:《原强》,《严复集》。)
    十九世纪进入尾声的时候,“文明”二字口趋时髦。梁启超为“文明”概念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照石川祯浩的说法,梁氏“正面地打出作为civilization的‘文明’旗号,乃是在1898年戊戌政变以后亡命日本之时。……‘文明’这一新词汇,经梁启超的宣传鼓动,终于在中国这块土地里扎下了根”。(注:石川祯浩:《近代中国的“文明”与“文化”》,第3页。)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未免有些过甚其词, 因为那毕竟是许多人的功劳。且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的、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派报纸《时务报》的几段文字为例(都在1898年之前):
    余之观伦敦,亦不过枝上林禽而已,盖此地为近今文明之都府,其历世之久,二千余年矣。且伦敦之胜境甚伙,或于一方,设地下铁路,夸文明之奇观。(注:《时务报》,第11册(1896年11月15日):《伦敦论》,译国民新报,台北京华书局1967年版,第729页。)
    俄以农为生业,约一万万人,以渔为生业,五十万人;要之俄人不知文明为何物者,亦甚伙也。(注:《时务报》,第16册(1897年1月3日): 《论俄人性情狡诈》,译国民新报,台北京华书局1967 年版,第1083页。)
    外国文明,技艺兴盛,实为未开陋邦所不能梦见。(注:《时务报》,第16册(1897年1月3日):《朝鲜大臣游欧美有感》,译时事报,台北京华书局1967年版,第1090页。)
    君主专制,黔首无力;国家以愚其民为能,不复使知政府为何物。当是之时,安有政党兴起哉,及文明大进,世运方转……(注:《时务报》,第17册(1897年1月13日):《政党论》,译大日本杂志, 台北京华书局1967年版,第114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