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近代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两种范式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海学刊》 侯昂妤 文学锋 参加讨论

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国门被强行打开,西学东渐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除了西方传教士为了宗教目的在中国传播西学外,中国学人也开始睁眼看世界,有计划地独立翻译和引进西方学术和思想。严复等一批有识之士开始逐渐意识到“是以制器之备,可求其本于奈端;舟车之神,可推其原于瓦德;用电之利,则法拉第之功也;民生之寿,则哈尔斐之业也。而二百年学运昌明,则又不得不以柏庚氏之摧陷廓清之功为称首。学问之士,倡其新理,事功之士,窃之为术,而大有功焉”,“民智者”乃“富强之原”。①而西方列强是如何开启民智的呢?“夫西洋之于学,自明以前,与中土亦相埒耳。至于晚近,言学则先物理而后文词,重达用而薄藻饰。且其教子弟也,尤必使自竭其耳目,自致其心思,贵自得而贱因人,喜善疑而慎信古。其名数诸学,则藉以教致思穷理之术;其力质诸学,则假以导观物察变之方……此西洋教民要术也。”②在“名、数、质、力”四科“西学”之中,“名学”(逻辑学)居四者之首。这是因为“不为数学、名学,则吾心不足以察不遁之理”,“不为力学、质学则不足以审因果之相生”。③于是,科学、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基石--逻辑学渐次进入中国传播者的视野。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首次注意到逻辑学在西学中的重要地位以来,严复、王国维等人重拾薪火,开始系统、完整地译介西方逻辑学。自此,一门本不应受到忽视的西学终于开始了其东渐历程。
    社会性传播与学术性传播的选择
    严复虽以翻译《天演论》而著名,但其在传播逻辑学方面的工作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他总共译介的八部著作④中就有两部是关于逻辑学的,并且他还在《天演论》等其他译著中反复强调西方逻辑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与其相比,王国维在译介逻辑学方面的工作则不太为人所知。实际上,就在严复翻译的《名学浅说》(1909)出版前一年,王国维翻译的《辨学》(1908)就已经刊出了。不惟如此,在王国维提出的“文学科大学”五类学科(即经学科、理学科、史学科、中国文学科、外国文学科)中,除“史学科”外,其他学科所授科目均有“名学”即逻辑学一项。⑤可以说,在近代西方逻辑学的传播上,王国维是丝毫也不逊色于严复的另一位巨擘,只是因为他在文学和史学上的成就更大,遂掩盖了他在传播逻辑学等西学上的光芒。
    尽管《穆勒名学》译出更早,但却只译出了半部,因此晚清以来国人真正完整介绍西方逻辑学理论的译著当属《名学浅说》和《辨学》。二者均译自同一位著者耶方斯(W.S.Jevons)的著作⑥,这也增加了其可比性。由于笔者尚未找到耶方斯的原著,我们只能根据译著及其出版说明来推断原著的情况。原著均属教科书性的论著,又是同一作者,因此二者在内容上大同小异(从译著来看亦复如此)。不过,在相同内容的背后也有一些重要差别。根据《名学浅说》的出版说明,其原著对演绎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只字未提⑦。而据王国维翻译的《辨学》,其原著则专门设有一章论述这一内容⑧。考虑到这一内容在逻辑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大致可以认为,《辨学》的原著在内容上应该比《名学浅说》的原著更加完整。如果《名学浅说》不是像冯友兰说的那样只是摘要性翻译⑨(《名学浅说》的出版说明中未指出这一点,严复自己亦未申明),那么就深度而言,《辨学》的原著也超过《名学浅说》的原著。因为除了对比较成熟的逻辑学理论进行介绍外,《辨学》中还有“拉衣白尼志之知识说”、“巴斯喀尔及特嘉尔之方法论”这样稍带学术探讨性的章节,而这样的内容在《名学浅说》中是完全看不到的。从文字数量上看,《名学浅说》只有9.5万字,而《辨学》有14.2万字,后者比前者也显得厚重得多。⑩如果对原著的上述推断正确,那么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最擅长数学(11)的严复选择了更浅显单薄的前者,而以治文史著称于世的王国维却选择了更全面精深的后者?或者换个提法:严复和王国维的不同选择预示着什么?
    对于为何翻译《名学浅说》,严复自己在“译者自序”中有个交待:“戊申孟秋,浪迹津沽。有女学生旌德吕氏,谆求授以此学。因取耶方斯浅说,排日译示讲解,经两月成书。”(12)根据这个说明,严复翻译《名学浅说》似乎具有很大的外界偶然性:只是因为有人向他求教逻辑学,为了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他才动手翻译此书的。但在这个交待之前,严复还谈到此前他翻译《穆勒名学》因精力原因未能如愿的事,言语间流露出遗憾之情。因此,除了外部动因外,严复翻译《名学浅说》应该还有弥补缺憾、了却夙愿的内在之意。这样一来,翻译《名学浅说》就不完全是偶然之举,选择《名学浅说》的原著作为翻译对象而不是别的也大有深意,按照贺麟的说法,“讲严复的翻译,最重要的就是他选择原书的精审”(13)。而《辨学》作为王国维的最后一部译著,其选材亦不会不精。如是,则我们上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就并非毫无意义。事实上,我们大概可以作这样的猜想:对于同一作者的著作,严复和王国维的不同选择表明,二人在传播西学上的旨趣有着根本的不同。并且,二人作为传播西学的开拓者,其不同选择还预示了两种不同的范式,后人在西学的传播上大致都沿着他们二人构成的范式展开。
    概而言之,这两种范式可以分别命名为“社会性传播”和“学术性传播”。前者将西学看作是开启民智、强国保种的工具,具有很强的社会功利性,因而在传播上更注重宏观思想的启蒙和应用。后者则将西学看作是可供借鉴学习、消化吸收的学术资源,它本身具有独立的价值,其目的不是直接指向民众,而是针对本国学术,其功利性要弱得多,因而在传播上更注重理论本身的细节和价值。显然,严复对西学的传播属于“社会性传播”,而王国维则偏向于“学术性传播”,正是这一区别导致了二人在原著选择上的不同。于是《名学浅说》的第一章“引论”讲的是逻辑学的重要性:“培根曰:‘智识者权力也’。智识有待于思辨;思而精,辨而明,又有待于习名学。……须知虽以蝼蚁之微,但使脑力胜人,彼且浸假以人类为奴,而或灭其种类。呜呼!智力固不重哉!名学固不重哉!”(14)随之第二章“世俗思辨之情状”论述的则是思辨中的现存问题,学习逻辑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现存问题。而《辨学》第一章则是“辨学之定义及其范围”,第二章是“辨学上之三部分”,完全是从逻辑学学科内部的角度展开的。一个从外部功能出发,一个从内在结构起步,二者的区别一望而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