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社会转型中的制度供给与需求(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路子靖 参加讨论

议员年龄偏小。参议院263人,平均36.6岁;众议院596人,平均36.3岁。年轻人缺乏政治经验,“不知如何运用议论方法,彼此意见不合,动辄冲突殴斗;对于政府,一味强调责任内阁,不知进行协商;大言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不知袁氏拥有武力后盾。”[11](p322)
    知识分子从来不构成一个统一的群体,都是分属不同阶级或社会阶层的代言人。国会内部党派林立,没有共同的利益基础,没有统一的政治理想,力量弱小而且分散,彼此争斗互相削弱,无法形成统一的阵线,所以当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对这套新生制度进行破坏时,他们无法团结一致与当权者斗争来维护制度的正常运转,只能听任其摆布。
    民国初年人们没有积极购买这种“商品”,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对它没有认识。而供给方则借机强调民众不需要它,取消了供给。
    三 结 论
    国会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需求方面来说,民众对民主制的无知或肤浅的理解,为当政者提供了招摇撞骗的市场,而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也无法组成一个像亨廷顿说的那种“政治共同体”,亨廷顿认为:“对法律的共同认识和一致利益的观念,是构成一个政治共同体的两个要素。”[7](p10) 当时的国务院没有共同的政治理念,又没有共同的利益基础,自然为当权者为所欲为提供了机会。这些还不是主要原因。有论者认为,推行民主政治的社会“土壤”很重要,也即本文所讲的制度需求方面,如果社会“土壤”不合适,再好的制度也推行不下去。笔者也认为这是制度良好运转的根本所在。但社会“土壤”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的动力恰恰在于政府的推动。否则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当时的中国只适合专制统治。
    所以,笔者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供给方面,即政府方面的问题。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外生型的,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制度要由传统的体制向现代体制转变,改变社会对新制度需求不强的局面,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推动。可惜当时的南京临时政府只是设计了一套美妙的制度,却没有力量在社会中执行。而袁世凯政府及其以后的北洋政府是一种超越宪法的势力。这种势力如果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那将改写中国近现代史。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历史渊源、价值观念、利益倾向只能有如下结论:是传统思想意识与现代武器设备武装起来的利益集团,是晚清“中体西用”的民国版本。作为新的权力主体,历史使命要求他们落实和完善刚刚搭建起来的民主框架,但是政治理念和利益趋向决定袁世凯不能胜任制度供给者、保卫者的社会角色。相反因其有实力却成为一个极大的破坏力量。这两个权力主体一个有理想无权威,一个有权威无理想,而民国初年需要一个二者皆备的政府,才能将移植过来的制度强行推行下去,但是这两个供给主体都无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因此是制度供给主体出了问题,这是国会失败的主要原因。
    收稿日期:2005-05-08
    注释:
    ① 参见赵小平:《论民初国会的失败》,《四川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6~73页。有关中国近代政治的文章书籍均有所涉及,不再一一罗列。
    原文参考文献:
    [1] 汪洪涛。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A].孙中山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 李书城。辛亥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A].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册[Z].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61.
    [4] 孙中山。与森恪的谈话[A].王耿雄。孙中山集外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5] 孙中山。建国方略[A].孙中山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6] 胡滨。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上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4.
    [7] 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张岱云,聂振雄,石浮,宁安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8] 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9] 政府公报,1912-09-13.
    [10] 魏宏运。民国史纪事本末[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11] 张明园。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12] 省议会众议会初选举[N].申报,1913-01-07(十)。
    [13] 自由谈话会[N].申报,1913-01-07(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