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初北平解放到1950年底,全国开展了以大学教师为主要对象、兼及中小学教师的政治学习运动。这实际上是革命胜利后党发动的第一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作为建国后政治运动的源头,它上承延安整风,下达从批判《武训传》到“文化大革命”的历次政治运动。回顾和研究这个运动,对于理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理解建国以后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变化,理解各次政治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很有帮助的。 政治学习运动的发起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政治学习运动是在中国社会发生根本变革之际兴起的。当时,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新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共产党一方面希望原有的文化教育机关不受破坏地、完整地、有序地转到新政权手中,所有知识分子都留下来为新中国服务;另一方面又希望尽快展开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推动他们从政治上思想上学术上完全融入新社会、新体制的进程。政治学习运动的发起、发展、内容、方法等等,都受到这种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胜利后的教育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是解放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以后提出的。1948年7月3日,中共中央同时发出两个文件,明确提出了解放后对待知识分子的基本政策和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与思想改造的具体办法。 第一个文件是中共中央向各地党的领导机关转发的新华社负责人陈克寒从中原发回的关于新区宣传工作与争取青年知识分子的电报。中共中央在批示中阐明了“对于原有学校,要维持其存在,逐步加以必要和可能的改良”的政策;同时指出:“争取和改造知识分子,是我党重大的任务,为此,要办抗大式的训练班,逐批的对已有知识的青年施以短期的政治教育,要大规模的办,目的在争取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受一次这样的训练”(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225-226页。)。 第二个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临汾地区工作方针给晋绥分局等的指示》。这个文件指出,对于知识分子,“我们应依靠其中较进步的分子,从思想上去说服教育改造他们。办法可利用讲演会、座谈会、辩论会等方式,进行时事教育及理论上的辩论与说服”,争取他们开始转变。“进而给以新民主主义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逐步改造他们。”“为了指导旧有教员在今后如何去进行教育,可用暑假讲习所或教育会议等形式去集训教员。”(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220页。) 文件表明,在革命迅速走向全国胜利的时刻,党的基本指导思想首先是确保原有的教育机关和知识分子全部平稳地过渡到新社会,然后用办“抗大式的训练班”即革命大学的办法集训知识分子,同时在不引起震动和混乱的前提下对教师进行初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立即发起群众性的学习运动或思想改造运动的想法。此后不久,中共中央、中央宣传部还发出过几个同一主题的文件,都贯彻着同样的精神。 1949年上半年,京津沪等大城市相继解放,新区学校完成了向新社会的过渡。各地党的宣传部门、军管会的文教机关立即引导以北平、上海各大学的教师为主体的高级知识分子开展政治学习活动。这一活动兴起的初始阶段是分散的,并不是全国性的统一运动。同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新区学校安顿以后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政治与思想教育。”中央教育部副部长、党组书记钱俊瑞在会议总结报告中详细规定了政治与思想教育的方针、内容与方法。这表明党的文教与知识分子政策的重点,已经从保持原有学校与人员的稳定转向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此时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全国的教育行政业已统一,因此,会议以后,政治学习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迅速掀起高潮。1950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作的《不要四面出击》的报告中指示:“对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要让他们学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等几门课程。”(注:《毛泽东文稿》第1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11月版,第308页。)由于毛泽东的倡导与推动, 政治学习运动在1950年暑期继续进行,直至下半年陆续结束。 上述历史过程说明,政治学习运动的发起,是依据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逐步地把教育工作的重点从维持和改良原有学校转变为对知识分子实行思想改造的结果。这个运动萌生于建国前夕,发展于建国之后。保持原有学校和知识分子队伍稳定的客观需要,使这次运动不致太“过火”;用党内整风的方式对党外知识分子实行思想改造的坚定决心,又潜藏着发生“左”的偏差的危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