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袁世凯筹集北洋六镇军费途径再分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杨涛 参加讨论

二 对各省协款与摊派的考察
    在各省协款方面,北洋陆军按1905年统计,六镇共需饷银8 995 200两,户部拨给540万两,各省协拨款3 595 200两。除奉天、黑龙江、吉林未派,新疆免派外,各省均有认解。(12)该年浙江所认各项饷银款为90万两,而据袁世凯1906年5月所奏,浙江实际协饷到位只有40万两。(13)最为典型的莫若广东,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应认练兵经费85万两,而两广总督岑春煊却奏称,“京畿乃根本重地,所派经费关系綦重,苟使难而能为,敢不勉之又勉?无如粤省财政缺额甚巨,一筹莫展,其种种窘迫之情,焦灼之状,前奏诉陈已详,谅邀圣明体恤”,只在土膏统捐项下勉强拨解40万两。(14)各省督抚确如所言,“惟于应解之京款,或不敢丝毫短欠,其余协济邻省之款则有置之不解者矣,亦有解而不足数者矣”(15)。
    并非各省协款均不积极。如同为北洋系的周馥、杨士骧在山东巡抚任上,曾任山东布政使的胡廷干在江西巡抚任上,均对袁世凯筹款积极支持。杨士骧奏,山东认筹烟酒税16万两,酌提商运票课钱价盈余1万两,东海关监督粮道节出1万两,盐运司节出2000两。还称“饷需攸关,东省无论如何为难,臣自当督饬司道设法腾挪,依限筹解,以资接济”,将户部派定光绪三十一年20万两北洋练兵经费解齐。(16)胡廷干奏江西应解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及光绪三十一年第一批海防经费(据刘伟先生考证,该款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后移为北洋练兵经费(17))约23万两,均按时拨付,并将光绪三十一年第二批2万两设法腾挪照拨。(18)按周馥所奏,在光绪二十九、三十年山东每年应拨给武卫右军月饷110多万两,两年各在解京款内先后拨给直隶布政司89万两,余下在漕折银内陆续拨给直隶粮饷局。(19)可以说,以上山东等省对于袁世凯编练北洋六镇新军军费的筹集,支持是极大的。
    再如四川省,光绪三十一年应认各项饷款为40万两。据四川总督锡良所奏,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四川省盐厘银、津贴银、重庆关洋税等项下,支指拨、加拨京饷等饷需共54万两。(20)
    因此,对各省协款情况应区别来看。与袁世凯关系亲密的如周馥、杨士骧,包括张人骏、胡廷干、端方等,或在山东、河南、江西巡抚任上,或在两江总督任上,对袁世凯的筹款均给予了极大支持。包括锡良在内的其他一些督抚,与袁世凯关系不如上述督抚亲密,但在协款方面也能予以配合。而像岑春煊因与袁世凯、奕劻积怨甚深,乃至酿成丁末政潮,在协款方面极为消极的还是极少数。户部(度支部)在督办协款方面,虽成效不佳,但往往是在各省解款未到前,先由部垫,而后通过上谕、军机处的饬令,使各省欠、缓各款到位,此后按月抵还。如1904年年底户部奏该年北洋第一、二镇共需用饷银523万两,除户部拨给200万两、袁世凯自己筹款100万两外,尚欠各省协款220万,遵练兵处请,户部每月先垫付30万两,俟各省款到后,随时扣抵。(21)
    再对照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光绪二十九年协款情况。光绪二十八年各省在淮饷、保定练饷、海防经费、制造经费等项下应协款3 006 000两,实收2 428 268两,不敷数为577 731两。光绪二十九年依袁世凯所奏,应收淮饷1 576 500两,实欠19 197两;海防经费应收93万两,实欠222 382两。该年保定练饷、制造经费协款实收数目虽还未查实,但按光绪二十八年不敷数目即6万两、3万两计,全年实际欠协款为331 579两,比上年减少。(22)综上分析,王逸峰所言“协款效果也日趋下降”,还不能说明当时协款的整体情况。
    至于各省所认解的练兵处摊派的练兵费用,据笔者查证,1905年21省在烟酒税、中饱银项下有派定之款,此外17省在铜元余利、官员府衙报效、烟酒税及盐税加抽、平余、裁缺冗员与节省开支、丁漕节省、荒地、畜税、货厘、土药、州县优缺等各种名目下,还有认筹之款,共计1653万两,其中直隶派定之款为烟酒税80万两,中饱税契等项30万两。在认筹款中,烟酒税、中饱税契同上,人计税契15万两,粮租折征盈余2万两,宣属粜粮价2万两,大名永定河工撙节岁修4万两,宣属盐利2万两,优缺州县滚提5万两,共30万两;汰并冗员局所10万两。(23)比照该年北洋六镇共需饷8 995 200两,其中户部拨给540万两,各省协发款3 595 200两(包含协款与摊派数额)。(24)再依照光绪二十八年与光绪二十九年各省协款数目在300万两左右测算,各省摊派实际用作六镇军费的当在50万~60万两左右。
    三 直隶地方各局与绅商在筹集军费中的作用
    早在咸同年间,地方督抚便在布政司之外另设立各局,使其实际具有地方财政机关的作用,并以此达到控制地方财政收支供其任意支配的目的。至光绪年间,各省除有发审、清查等局外,又有防剿局、捐输局、牙厘局、善后局、营务局和工程局等。“在该员等以为支销由局,不知涓滴皆公。”(25)宣统二年(1910年),陈夔龙奏直隶经管财政各局“其最著者”:筹款局经理土药、烟酒二税;练饷局经管练军所需;印花税局筹办招买事宜;海防支应局与淮军银钱所则分管北洋轮船及各路淮军饷需;由赈抚局统管赈捐收支。还遵照上谕,统一财政,设立财政总汇处,将直隶原设的海防粮饷局、淮军粮饷局、练饷局均改为股,归其总辖,此外印花税局、海防支应局及赈抚局均裁撤,事务统归财政总汇处。(26)除上述各局外,袁世凯在直隶曾开办铜元局、统捐局等。如袁世凯曾奏直隶筹款局与统税局会议土药税捐征收办法,统税局司印花税执照,而征收仍归原筹款局。(27)加上其控制下的长芦盐场、天津海关等,这些地方财政机关在袁世凯自筹军费方面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举例如下:
    光绪二十九年,经袁世凯同意,筹款局在当年八月起征土药、烟酒二税。至光绪三十年年底,共收烟酒税800 583两多,土药税122 522两多,以上两项税收除提支办公经费98 436两、陆军军饷及归还英法俄德洋款共82万两多外,尚存4669两多。(28)1902年2月2日袁世凯奏,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起至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连闰八月共计19个月,淮军军饷、保定练饷、天津练饷、新募各营军饷不敷数目达4 549 000余两。经户部批准,“从实官捐所得1308万两中将该不敷数拨补”,善后赈抚局另拨支230万两,给新练陆军作军饷。同日,又奏请在顺直善后赈捐结存项下,拨款100万两作为募练新军所需。(29)
    1904年,袁世凯与赈抚局推广实官捐输,在各省劝募练兵经费,筹款200余万两。(30)可见,直隶赈抚局在北洋六镇编练之初,乃至后来为袁世凯筹集军费均起到极大作用。
    袁世凯实际要与以上各局商议才对筹饷问题做出决定。如袁世凯奏称,光绪二十八年北洋饷项实拨与不敷数、自筹款项,是“经臣督同支应、练饷、银钱三局所司道通盘核算”以后报部知之的。(31)直隶各局筹款一方面在当时极大缓解了袁世凯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中央对袁世凯既依靠各局筹款、又继续仰需中央财政拨款和各省协款的做法表示不满。1907年8月陆军部电咨袁世凯,称度支部所指光绪三十一年第五镇额支正杂款项,“前准咨称约需银九十余万两,前次原奏谓需一百三万余两,如此悬殊,并称该省常备淮练各军,以及北洋防费,动用顺直赈捐者不下数百万。当时赈抚万紧犹能腾挪,去岁既称中稔,且尚有赈捐一款至今未停,等语”,认为袁世凯不应再请部拨给。袁世凯则竭力为自己辩解,称经咨询赈抚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常捐收45万两,其中协拨奉天善后经费、各省赈款、以工代赈及捐局经费共支出24万两,余下21万两多,“业经拨入赈捐项下,通融匀拨”。近来因永定河、北运河洪灾,赈款“已成弩末”,“将来赈抚兼筹,尚不知需款凡几”,难做他用。光绪三十一年第五镇需款确为103万两,不敷银46万多两,已先就津海关子口税项下动拨银46万两,以济燃眉。一俟部库稍充,筹有的款,再行归补。(3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