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与东北民族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 王海 参加讨论

辽西走廊历来是连接中原与东北的咽喉。燕秦汉时期,中原政权以军事扩张为基础掀起开发东北的第一次浪潮,走廊大部属右北平、辽西郡[1](第2册,P9-10、27-28、61-62),在考古学区划上属辽西区[2]。它主要由“卢龙-平刚”道、“白狼水-渝水”谷道和辽西“傍海道”三干道组成,形成多线并行、主次分明、布局合理的高效交通网[3]。“北边”是燕秦汉国家机体之一部,华夏政权与周边各族多在此碰撞交流,民族关系复杂多变[4]。作为“北边”重要组成部分的辽西走廊,不仅肩负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更促进了中原汉族与东北各族的交流,为多元一体汉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贡献。探索该时期辽西走廊在东北民族关系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对于民族史、边疆史、军事史等领域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一、走廊交通与东北区域民族形势
    东北历来是多民族地区,燕秦汉时期,这里活跃着东胡、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或族团。它们与华夏(汉)族政权间交流频繁,区域民族形势复杂多变,其中,连接中原与东北的辽西走廊发挥着关键作用。《东北古代交通》一书说:“汉魏时代辽西、右北平郡境内交通地理的开拓,总是与中原北出边塞的军事行动以及北方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相联系。”[5](P43)实际上,交通与民族关系的相互作用适于整个历史时期,不仅“交通地理的开拓”,乃至整个交通系统的演变都与民族关系息息相关。
    (一)汉匈关系与“卢龙-平刚”道的盛衰
    “卢龙-平刚”道的开辟当与战国中后期燕国“袭破走东胡”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秦末汉初,匈奴势力迅速强大,《史记·匈奴列传》载,“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诸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6](P2890、2891)。汉朝北疆不断遭受匈奴寇掠,“上谷以往”受匈奴“左方”攻击,损失惨重。如:
    燕王卢绾反,率其党数千人降匈奴,往来苦上谷以东。[6](P2895)
    (文帝时)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6](P2901)
    (元光六年)其冬,匈奴数入盗边,渔阳尤甚。[6](P2906)
    (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余人。胡又入败渔阳太守军千余人,围汉将军安国,安国时千余骑亦且尽。[6](P2906)
    (元狩三年)匈奴入右北平、定襄各数万骑,杀略千余人而去。[6](P2909-2910)
    汉廷亟须加强边防并予以反击,交通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太平寰宇记》卷四九“青坡道”条引《冀州图》,说到“自周、秦、汉、魏以来,前后出师北伐”的三条道路,其中“一道东北发向中山,经北平、渔阳向白檀、辽西,历平冈,出卢龙塞,直向匈奴左地”[7](P1036)。该道后半段当是燕秦汉时期的“卢龙-平刚”道。
    汉朝在“卢龙-平刚”干道(今老哈河谷道)及辅线上设平刚、薋、廷陵三县城和多个带有军事、交通中转性质的据点。作为右北平郡治,平刚可谓该道核心。据勘查,它位于老哈河与其支流黑里河交汇处,平面长方形,东西1800米、南北800米,墙基现宽达10.7米,墙外有护城河遗迹[8]。在迄今的辽西考古发现中,规模如此宏大的汉城址仅此一处,足见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表明“卢龙-平刚”道在西汉走廊交通中的突出作用。
    该道在汉军“直向匈奴左地”的军事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
    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咸击匈奴。[6](P2925)
    (元朔二年)夏,骠骑将军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皆击匈奴。[6](P2930)
    汉军“出右北平”,说明“卢龙-平刚”道在汉匈关系上的突出地位。汉匈战争阶段,“卢龙-平刚”道迎来繁盛发展期。
    汉朝取得对匈战争阶段胜利,如,“骠骑将军之出代二千余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余级,左贤王将皆遁走”,导致匈奴国家格局变化,元封六年(前105)后,“单于益西北,左方兵直云中”[6](P2911、2914)。匈奴“左方”由“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西迁而“兵直云中”,走廊所受外部威胁大减。此后,汉匈关系好转,《汉书·匈奴传》说,“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9](P3826)。昔日烽火频举、兵马熙攘的“卢龙-平刚”道渐趋平静。
    从新朝开始,东北民族形势再度紧张。“(乌桓)结怨于莽……光武初,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代郡以东尤被其害。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至于郡县损坏,百姓流亡。”“郡县损坏,百姓流亡”,“卢龙-平刚”道运转自然难以维系。此后,东北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言“乌桓击破匈奴,匈奴北徙,幕南地空”[10](P75)。匈奴基本退出东北民族关系舞台。
    《续汉书·郡国志》载右北平郡辖“土垠、徐无、俊靡、无终”[10](P3528)四县,与《汉书·地理志》载该郡辖“县十六”相比,竟有十二县被省并!据《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汉右北平郡四县均位于今燕山以南。包括“卢龙-平刚”道沿途县邑在内的该郡西汉时的燕山以北诸县被全部废弃。这主要应与东汉国力和边疆民族政策有关,而匈奴势力西迁导致“卢龙-平刚”道战略军事意义锐减,或许也对此有一定影响。《三国志·魏书·田畴传》载右北平豪杰田畴所言,“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11](P342)。说明该道于东汉的衰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