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些埃及学者,例如,瑞士学者纳维勒(Henry Edouard Naville,1844-1926),他曾代表英国埃及探测基金会(Egyptian Exploration Fund)在埃及从事发掘工作。他是一个旧式学者,在行为和思想方面墨守成规,尤其对埃尔曼持否定态度,直至去世对他也不认可;英国学者赫努夫(Peter le Page Renouf,1822-1897,曾任都柏林天主教大学埃及学教授;法国学者马斯佩罗(Gaston Maspero,1846-1916)等人在垂暮之年,拒不接受埃尔曼的语法。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埃尔曼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现在已经没有一个合格的埃及学者不接受该语法。”(54) 还有人对埃尔曼的工作方式进行攻击,嘲笑他“整天坐在家里,闭门造车,只知道分析材料,而不是走出家门奔赴埃及,接触发掘者考古发现之实物。”(55)在历史上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20世纪初期,布鲁塞尔博物馆馆长让·卡帕尔(Jean Capart,1877-1947)曾经花费20000法郎,从已故法国著名埃及学家于尔班·布里安(Urbain Bouriant,1849-1903)的儿子手中,购买了一对古埃及蜣螂石刻,上面刻写有公元前7世纪古埃及法老尼科率领船队环绕非洲航行的记载。卡帕尔非常自豪地将买到的石刻拿到日内瓦学会上展示。但是,埃尔曼怀疑石刻文献的真实性。这时,一些埃及学家如卡帕尔、纳维勒、皮特里(Flinders Petrie,1853-1942)对埃尔曼的行为大加嘲讽。但是,埃尔曼不以为然,他认真地将收集的《埃及语字典》卡片,一张一张地从木匣子里拿出来进行对照、比较,最后他指出,“石刻上凡是语法正确的文献都是从其他文献中拷贝而来,凡是文献中出现的新材料,其语法结构都是错误的。”埃尔曼还进一步指出,石刻上的文献共有七种不同来源。显然造假者具备一些古埃及语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尚不足够。(56)埃尔曼因此得出结论:石刻为赝品。 虽然德国人并没有在埃及考古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方面占据优势的是英国学者和法国学者),但是埃尔曼及其弟子们,凭借对古埃及语文学的精深研究,从而“可以自由批评世界各地的那些不谙埃及语文学的考古学者们,并且他们得出的结论在极端保守的细节方面往往是正确的。”(57)正是由于埃尔曼及其弟子们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确立了对古埃及语文学研究的历史语言学方法。从此,大量的古埃及文献资料可以通过对古埃及语的解读进行准确地把握,这些成果的取得当然要归功于埃尔曼。(58)他的语文学研究方法对埃及学产生了革命。 为了纪念埃尔曼诞辰150周年,2004年9月,埃及学者们云集德国不来梅大学(Universitt Bremen)召开学术研讨会,缅怀埃及学大师埃尔曼的丰功伟绩。2006年,纪念埃尔曼的文集《埃及学作为科学:阿道夫·埃尔曼在他的时代》(59)正式在德国首都柏林出版,共收录了21位国际著名埃及学者的论文。正是以德国学者埃尔曼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历史主义精神,将国际埃及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使埃及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同时也奠定了德国学者在国际埃及学研究中的领导地位。 注释: ①Cf.Adolf Erman,Mein Werden und mein Wirken,Leipzig 1929; Elisabeth Beneke-Backhaus,"Die Familie Erman.Eine Gelehrtenfamilie des 19.Jahrhunderts",in Bernd Schipper(Hrsg.),gyptologie als Wissenschaft:Adolf Erman in seiner Zeit,Berlin 2006,S.27-51. ②乔治·皮博迪·古奇著:《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700页。 ③J.F.Champollion,Lettre à M.Dacier,relative à l'alphabet des hiéroglyphes phonétiques,Paris 1822. ④Richard Lepsius,Lettre à M.le Professeur H.Rosellini sur l'alphabet hiéroglyphique,Rome 1837. ⑤Alan Gardiner,Egyptian Grammar,Oxford 1957,p.16. ⑥Suzanne L.Marchand,"The End of Egyptomania:German Scholarship and the Banalizaton of Egypt,1830-1914",in Wilfried Seipel(Hrsg.),gyptomanie:Europische gyptenimagination von der Antike bis heute,Wien 2000,S.126. ⑦Suzanne L.Marchand,"The End of Egyptomania:German Scholarship and the Banalizaton of Egypt,1830-1914",in Wilfried Seipel(Hrsg.),gyptomanie:Europische gyptenimagination von der Antike bis heute,S.125. ⑧汤普森著:《历史著作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646页。 ⑨Adolf Erman,Pluralbildung des gyptischen,Leipzig 187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