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龚自珍新疆建省计划析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集刊》 梁绍杰 参加讨论

1.龚自珍关注边政的由来
    绥靖西北和在新疆设省,是清代边政史中最值得关注的大事之一。〔1〕龚自珍向有经世抱负,对边疆史地, 尤其是干戈叠起的西北边疆的情况,一直十分留意,而且洞悉先机,在新疆正式置省前六十多年,已经提出周密的新疆建省计划。可见他不是一个只懂空谈的思想家,而是一个符合他所说的“能入”,“能出”的经世学者。〔2〕
    龚自珍对西北边政的关注,由来有自。由于受到家学的影响,自珍对汉史宿有研究。〔3〕汉朝开拓边疆和张骞、 班超使西的丰功伟绩,自然会不断激荡他内心的“剑气”,〔4〕引导他注目西北。 他在《汉朝儒生行》七古中说:
    汉朝西海如郡县,葡萄天马年年见。
    匈奴左臂乌孙王,七译来同稿街宴。〔5〕又在《漫感》中说: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6〕都多少流露了他内心的这种感情。“绝域从军”,既然请缨无门,自珍只好寄情于边疆史地研究。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自珍的曾伯祖父龚鉴(1694-1739)在雍正年间曾主张在西北兴屯,杭世骏(1693-1773)在《龚鉴传》中引录了他的建议:
    方今百务奋庸,通达国体之士,罔不畅怀厥来,而独东南之飞挽未舒,西北之土田未辟。然则大利之兴,合在今日。〔7〕
    自珍视屯田为在新疆建省重要的一环,与先人的构想,可谓前后一致。
    有学者认为自珍边疆史地的关注,主要受到庄存与(1719-1788)、刘逢禄(1776-1829)等常州今文学家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说自珍的新疆建省计划也染上《公羊》“三世”说的色彩,〔8 〕这种看法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对自珍先世的情况了解不足,忽略了家学对自珍的影响,因而在推寻自珍的进步思想时,陷入了泛“公羊学”的模糊认识中。〔9 〕其二是自珍之前清代今文学家最关心的是维持满清的皇权和“大一统”,〔10〕而不是具体的民生国故。要到龚自珍和魏源出来,才利用今文经学鼓吹经世。因此说自珍的边疆史地学源于庄、刘,未免倒果为因;说自珍依“三世”说构思新疆建省计划,更牵强附会。
    自珍关注边政,除了有家学的影响,也和时局有密切关系。嘉庆二十五年(1820)秋,大和卓木(汉译博罗尼都或布拉呢敦〔?-759 〕)后人张格尔(1790-1828)借浩罕兵入侵南路回疆,〔11〕由于管治新疆的将军、大臣等官员平日渔肉回民,〔12〕故不少回民从变,乾隆化了大气力绥靖的新疆再起烽烟。当时自珍刚出任内阁中书,〔13〕正值壮年有为,马上写成《西域置行省议》,表达他对谋新疆求长治久安的见解。次年,他又上书刚出任吐鲁番领队大臣的乡试房师宝兴,论抚驭回民事宜,并附呈《西域置行省议》。〔14〕道光六年(1826)秋,张格尔再入侵南路,“喀城回子,全行变乱”,〔15〕形势十分危急,自珍不禁“对月思西秦”,〔16〕担忧新疆的变乱会牵动大局。道光八年(1828),张格尔被擒伏诛。〔17〕次年,自珍会试中式,朝考题目为《安边绥远疏》,他便乘此机会,发表他一向主张的“以边安边”的屯田见解。〔18〕
    从上面简单的叙述,可见由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九年这十年间,自珍一直留意西北边境的情况。因缘凑巧,在这段时期,精于西北史地的徐松(1781-1848)、沈垚(1798-1840)、 魏源(1794 -1856)等均汇聚京师,自珍与他们都有过从,互相砥砺。同时,朝廷在道光元年重修《大清一统志》,刊行《钦定新疆识略》,也刺激了史地研究的风气。时局的刺激和种种有利条件的襄助下,终于哺育了自珍宏大的新疆建省蓝图。
    2.反对弃疆之说
    由于张格尔侵扰南路,道光前期,新疆连年动荡不安,劳师靡饷,于是有人提出“西域绝远,得之不为益,弃之不为损”,“竭内地以事外夷,散有用以资无用”等理由,主张放弃新疆。〔19〕张格尔败走,朝廷筹议善后的时候,负责平变的伊犁将军长龄(1758-1838)竟然也主张释放大和卓木的儿子阿布都里(?-1832?),令其统辖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等西四城,美其名为“服内夷,制外患”,〔20〕其实等如弃守,随征的钦差大臣武隆阿(?-1831),亦附着著说:
    善后之策,留兵少则不敷战守,留兵多则难继度支。……臣以为,西四城各塞环逼外夷,处处受敌,地不足守,人不足臣,非如东四城为中路必不可少之保障;与其糜有用兵饷于无用之地,不若归并东四城,不须四城兵费之半,即巩若金瓯,似无需更守西四城漏卮。〔21〕西四城,尤其是喀什噶尔,是回疆西大门,说“无需更守西四城”,而东四城“巩若金瓯”,实在荒谬。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