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同上,页467。 〔7 〕杭世骏:《道古堂文集》(光绪十四年振绮堂补刊《道古堂全集》本),卷34《传》6,页4下。 〔8〕Judith Anne Whitbeck,The Historical Vision of KungTzu-chen (1792-1841),unpublished Ph. 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80,pp.144-148. 〔9〕参拙撰《龚自珍与清代常州公羊学的关系献疑》, 山东淄博市社会科学联合主办“《春秋》经传国际讨论会”(1996年8月31 日至9月4日)论文未刊稿。 〔10〕参杨向奎《清代的今文经学》, 载《清史论丛》第1 辑(1979年8月),页179-180、185-186,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吉林:中国友谊出版社,1989年),页153-156、164-168;汤志钧《龚自珍与经今文》,载《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4期,页241,《近代经学与政治》(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78-84; Benjamin A.Elman, 'Scholarship and Politics:Chuang Ts'un- yu and theRise of the Ch'ang-chou New Text School in Late ImperialChina' ,in Late Imperial China,Vol.7,No.1(June,1986),P.63-86. 〔11〕见《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缩印本),册33《宣宗实录》 卷4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九月庚寅(七日)”所载谕 (页120);另参萧一山前揭,页892-902,及曾吾前揭,页302-307。 〔12〕《清实录·宣宗实录》卷4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十一月庚辰(十二日)载谕(册33,页194); 及魏源:《圣武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点校本),卷4《道光重定回疆记》,页183。 〔13〕见吴昌绶《定庵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吴谱》)“嘉庆二十五年”条,载《龚集》,页603。 〔14〕同上,页604。 〔15〕《清实录·宣宗实录》卷100 “道光六年丙戌七月癸巳(十日)”载谕(册33,页640)。 〔16〕龚自珍《自春徂秋杂诗十五首)之二,《龚集》,页485。 〔17〕见魏源《圣武记》卷4《道光重定回疆记》,页188-189。 〔18〕自珍疏载《龚集》,页112-114。 〔19〕见沈垚:《落帆楼文集》(《吴兴丛书》本),卷1《新疆私议》,页4上下。按:沈文撰于道光八年,明显针对长龄、武隆阿的弃守说。 〔20〕见《圣武记》,卷4,页188。 〔21〕同上注。 〔22〕〈西域置行省议〉,载《龚集》,页105。 〔23〕〈御试安边绥远疏〉,载《龚集》,页112。 〔24〕魏源对新疆的看法见其〈答人问西北边域书〉,载《皇朝经世文编》卷80《兵政十一·塞防上》,页1上-2上;沈垚的看法见上揭《新疆私议》,页7下-8上;至于左宗棠封开拓疆之利的分析,集中见于他在光绪三年六月十六日所上(遵旨统筹全局折),载《左文襄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缩影本),《奏稿》卷50,页75下-77下(总页2018-2019),另参董蔡时:《左宗棠评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页84-93、221-229。 〔25〕有关屯田情况,参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新疆地方历史资料选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页288-293。 〔26〕〈西域置行省议〉,《龚集》,页106-107。 〔27〕同上,页107。 〔28〕同上。 〔29〕《龚集》,页113。 〔30〕《龚集》,页78。 〔31〕《龚集》,页4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