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大后方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的斗争(3)
三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斗争的意义 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的斗争,是一场重要的文艺思想、文艺理论的斗争,也是一场重要的政治斗争。这场斗争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使国民党扼杀抗战文化的企图破产。尽管国民党处心积虑对进步文化实行压迫、扼杀的专制政策,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进步文化人进行不懈的抵制和斗争,因而抗战进步文化仍在发展,仍有重要成就,如进步报刊仍在艰难曲折中发展,特别是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和中共机关理论刊物《群众》,依然若山城红岩巍然屹立。其他不少进步报刊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为抗战救国呐喊呼号,从而使文艺特别是戏剧在抗日民主斗争中不断发展,对推动抗日救国起了很好的宣传、动员、鼓舞作用;由于南方局的正确领导,大后方在马列主义宣传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对推动抗战发展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的斗争取得的这些卓著成就,便使得国民党扼杀抗战文化的企图最终破产。 第二,它使《讲话》精神得到更好的贯彻。国民党于1942年9 月抛出“文艺政策”,其目的之一,是要抵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在批判文艺政策的过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和大力宣传了《讲话》,明确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懂得了“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是歌人民大众之功,颂人民大众之德”的文艺,初步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此后创作了大批反映社会阶级矛盾和歌颂光明、暴露黑暗的为人民服务、为抗日服务的作品,充分显示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指导作用。换言之,批判“文艺政策”使《讲话》得到了更好的贯彻、贯彻《讲话》精神又更好地推动了对“文艺政策”的批判,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第三,它使文艺界的弱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克服。抗战初期,进步文艺界及文艺作品还存在一些弱点,如强调民族观点而比较地忽略了阶级观点,有些文艺作品未能反映社会主要矛盾与重要斗争,进步文艺工作者中也有的人注重团结而忽略斗争,以为批判、斗争会引起磨擦,妨碍统一战线;暴露黑暗会不利于抗日。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情况下,大后方的抗战文艺还要不要暴露国民党的黑暗,还要不要跟国民党的文化专制政策直接进行公开斗争,回答是肯定的。通过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的批判和斗争,和在这场斗争中党对进步文化人的支持和引导,文化界上述弱点大大克服,广大进步文艺工作者在政治思想上明确了跟国民党进行斗争、争取民主的重要性,政治斗争性大为增强。同时,通过斗争,沉重打击国民党的倒行逆施,特别是将反动的“文艺政策”批得体无完肤,使之始终无法在文艺界顺利推行。不仅如此,广大进步作家还创作了不少与国民党的“不准写黑暗”的法西斯“文艺政策”大相径庭的、暴露国民党黑暗统治以及描写人民反抗斗争的文艺作品,体现了进步文化人敢于斗争的精神。 第四,它使文化的斗争具有政治斗争的意义。文化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文化,通过政治为经济基础服务,因此,作为制约和控制文化活动的一定的文化政策,总是体现着一定阶级、政党、政权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并为之服务的。国民党的文化专制政策是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的反映,因此同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的斗争,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化斗争本身而具有政治斗争的意义,它直接地通过要求废除包括反动文艺政策在内的一切限制民主自由的政策,而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同时通过参加反对文化专制政策的斗争,广大进步文化人也认识到了争取政治民主对发展进步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后来自觉地将抗日文化运动纳入人民民主运动的轨道,文化运动与民主运动紧密结合。如抗战后期,在大后方民主运动蓬勃兴起之际,广大进步文化人积极投身这一运动,并发表与共产党的建立联合政府主张一致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同时将以宣传抗日为中心的文化运动逐步转向以宣传反蒋独裁、建立联合政府为中心的文化运动,从而使大后方文化运动的性质由抗日民主逐渐进入人民民主的新阶级,保证了抗战文化沿着正确的政治目标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