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清)游艺.天经或问[M].抄本.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藏. [15] (明)王英明.历体略[M].卷下.顺治三年(1646年)刊本. [16] (清)阮元.畴人传[M].嘉庆阮氏琅嬛仙馆刻本. [17] (意)艾儒略.西学凡[M].天启癸亥(1623年)刊本.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Chinois 3379). [18] (明)徐光启.西洋新法历书·治历缘起·历书总目[A].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天文卷[Z].第8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8.661-662. [19] 韩琦.清初历算与经学关系简论[A].彭林.清代经学与文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9-418. [20] 韩琦.君主和布衣之间:李光地在康熙时代的活动及其对科学的影响[J].清华学报(中国台湾),1996,新26(4):421-445. [21] 江晓原.试论清代“西学中源”说[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8,7(2):101-108. [22] (清)陈哥.勾股引蒙[M].嘉庆二年(1797年)重刊本. [23] (清)梅文鼎.绩学堂文钞[M].卷1,页7.乾隆刊本. [24] (清)梅文鼎.梅氏丛书辑要[Z].同治十三年刻本. [25] 韩琦.从《明史》历志的纂修看西学在中国的传播[A].刘钝,韩琦.科史薪传--庆祝杜石然先生从事科学史研究40周年学术论文集[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61-70. [26] (清)张廷玉.明史·志第七·历一[Z].卷31.北京:中华书局,1997.173-174. [27] (清)梅文鼎.历学疑问补·论中土历法得传入西国之由[A].卷1.兼济堂纂刻梅勿菴先生历算全书[Z].雍正癸卯刻本. [28] 冯锦荣.明末熊明遇父子与西学[A].罗炳绵.明末清初华南地区历史人物研讨会论文集[C].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1993.117-135. [29] 张永堂.明末清初理学与科学关系再论[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4.5-48. [30] 冯锦荣.明末熊明遇《格致草》内容探析[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16(4):304-328. [31] 徐光台.明末清初西方“格致学”的冲击与反应:以熊明遇《格致草》为例[A].世变、群体与个人:第一届全国历史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台北:台湾大学历史系,1996.236-258. [32] (明)熊明遇.格致草[M].函宇通本. [33] (清)朱书.朱杜溪先生集·送梅勿庵游武夷序[Z].卷2,页21.光绪癸巳春重刊,荫六山庄藏板. [34] (清)安清翘.推步惟是·象数以中法为主[M].卷4.嘉庆辛未刊本(树人堂藏板). [35] 韩琦.数学的传入及其影响[A].董光璧.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87-12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