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戊戌时期科技新信息的传入及其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社会科学》 闵杰 参加讨论

在19世纪中晚期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维新派出于变法救亡的需要,其宣传重点是西方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制度,而后人对他们的西学观念的研究重点也集中于此。于是,提及维新派对西学的传播,似乎除了自由、民权、进化论别无他物,似乎他们对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趣,反不如洋务派大。这是一种十足的误解。
    维新派由于对西学的整体把握,使他们对西方自然科学的理解,远比洋务派深刻,兴趣也更为广泛。学术界有关的研究虽然不多,但仍有助于理解上述论点;所缺者是未曾注意到戊戌时期报刊对世界最新科技信息的报道,这些报道反映了维新派和其他有识之士对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关注;他们所捕捉到的这些信息,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对国外科技进步的浓厚兴趣。经过戊戌变法开通风气以后,中国以比以前快得多的速度,输入了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本文将论述上述两方面的情况。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工业革命进入到一个新时期。电的应用使人类从蒸气时代步入了电气时代;无线电的发明则使通讯技术发生质的飞跃。从此,世界进入了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国外的新发明不断出现,而戊戌时期以维新派为主力的知识分子又创办了约百种报刊,世界科技新信息得以借助这一渠道迅速而大量地传入中国,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以下6种:
    1.电气火车与地下铁路:火车的发明是19世纪陆路交通的最大变革。1814年7月25日,英国工程师斯蒂芬逊创造了世界第一辆机车。19 世纪末,铁路运输又发生两项重大变革:为提高运速,发明了电气机车;为解决城市地面交通拥挤,在欧美大城市中出现了地下铁路。中国报刊及时将这些信息输入国内,详情如下:
    关于电气机车:1897年春,维新派康广仁等在澳门所办的《知新报》转载日本《又新日报》消息云:“美国华盛顿地方有名布朗多者,现任守备之职,考究新制一铁路火车。其形圆,用电气而行。其车每辆重三百磅,高九英尺,而用车之法,每次四辆,其中一辆备置电气,余三辆可载人并货物。其速每点钟可行一百二十英里,其车每次行一英里,费用洋一万五千元,比寻常火车速五倍(注:《电气火车》,《知新报》第11册。)。同年秋,王仁俊等在上海创办的《实学报》转引日本《捷报》消息云“汉尔门所创火车机器,用电气开行者,近经试验,得一点钟内,如拖带轻车,可以行九十英里;如带三百五十吨之火车,照寻常走法,每点钟可行七十五英里。试验既有明效,法国司登铁路局乃仿造此种火车机器二架。此等机器,如拖带七八十吨之货车,每点钟可行五十英里。其机器行车比之寻常汽车,更觉平稳,并少震动之患。”(注:《试验电气火车》,《实学报》第3册。)引文中的“汽车”, 指蒸汽机车,从报道的内容来看,显然美、法等国尚处于初期运行阶段,如每节机车只能拖带三四节车厢,载货一重,速度即降低,但其平均速度仍比蒸汽机车快得多。
    关于地下铁道:1897年秋,维新志士陈虬创办于温州的《经济学堂报》报道:“美国纽约地方,目下开凿地下铁路,计长四十二西里,一切工费计五千万元。计隧道深一百尺,阔二十六尺,高二十尺。铁轨来往两条。停车场计三百三十尺,阔六十尺,高三尺。场屋长八十尺,直径十七尺。搭客升降机器台六座,一分钟搭客可三百四十人。”(注:《地下铁路》,《利济学堂报》第16册。)
    2.电热毯:1898年熊希龄、谭嗣同等创办于长沙的《湘报》转载德国《歌仑报》消息云:“凡用铁丝过电,若阻力甚巨,其铁丝立刻生热,故后人有用以烹饪者,有用以暖屋者,近美国某君,又有以之暖被者。其法系于夹被内安放铁丝,将电气由铁丝过入被内,欲温欲热,任所欲为。凡老年者,皆可免衾冷如铁之苦。噫,此法其益人不浅哉。由此推之,则人身上所穿之衣服,亦必可用此法也。”(注:《湘报》第66号。)由这篇报道可知,发明电热毯之前,电炉、电暖气等家用电器在国外已有一定程度的普及,电热毯系依据同样的原理制成。
    3.灯光代替日照促进植物生长:用灯光来延长日照时间增加收成,发现于1886年,1893年试验获得成功。1897年初,上海《申报》转引香港《叻报》消息云:“四年前,美国漫山秋塞芝省之阿林登镇有老圃名劳逊者,曾以电光用之园圃,获利丰厚,电光之能感草木,彼于一千八百八十六年始知之。缘彼时阿林登镇各街均设电灯,内有一灯,设近其园,光照于花池。池中草木受光后,立即生发,其长成过于园中各花。嗣经老圃查悉,此因电光之故。遂于草木屋内设一电灯,试一二季后,知同一土地,冬季种生菜、红萝卜,若感以电光,所产较速,菜亦较佳。老圃之草木屋内自用电灯以来,所获之利,百分中加二十五分至四十分不等云云,是亦闻所未闻之事也。”(注:《电光育物》,《申报》1897年2月13日。)这一发现引起美国科学界的注意,1896 年康奈尔大学专门为此进行试验。汪康年、梁启超等创办的上海《时务报》据当年10月30日英国《公论报》报道云:“美国考纳尔大书院……于晚间试用电光照煏。验得草木晚间受电光、日间受日光者,比之未用电光照煏者,生长较速,生菜、苋菜及红萝卜,又同类之蔬菜,受电光之感者,仅须寻常一半时候,即已成熟。”(注:《电气利于园圃》,《时务报》第15册。)
    4.关于外星人的猜想:人类对外层空间生物存在与否的探索不知起于何时,但据戊戌时期中国报刊转载的外国消息可知,最晚不超过19世纪末,世界天文学界已对火星上可能有人类居住的问题作了大胆的假设。事实上,直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界对外星人的猜测也依然主要集中于火星。
    1898年,新创刊的上海《格致新报》在答读者问“除地球以外,诸行星中亦有人否?”时,据国外最新报道回答道:“行星之环列大圜者,计数有几兆,若谓其一定无人,未免败好奇者之兴。吾谓即使有人,其体格性情,与地球上绝不相似。唯月中既无生气,并无城郭宫室之可见,则可决其无人。金星每被云雾遮蔽,不能见人之有无。火星中屡有变迹,似能居人。前法国某妇,特捐十万佛郎,置学问院中,谓如寻出行星有人,能写信至彼者,即以十万佛郎赏之。但火星体质枯燥,即或有人,当不与我辈同类矣。”(注:《格致新报》第3册。)
    5.工业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19世纪末,欧美工业的发展已引起科学界对环境污染的忧虑,此时,中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人们正热情呼唤大工业,中西对工业污染关心的不同充分反映在以下一篇对话中。上海《汇报》叙述道:“英国化学名家格文君近出一论,谓朅来火车、机厂盛行,日耗煤炭巨万,将来地球上养气烧去甚多,日益稀少,至五百年后,人无养气可吸,不能生活,世间无噍类矣。此论一出,西人附和,同声作杞人忧者,几在在皆是……格文君立论之义,谓……‘地球上共有养气一千零二十兆兆吨,凡烧薪一吨,消耗养气三吨,倘一日者天下烧薪三百四十兆兆吨,可将地球上养气烧尽。现在全球人数得一千五百兆,逐岁增多,五百年后,更不知凡几。其吸气之烟灶之繁,加以厂局日增,不知伊于胡底。养气既尽,人将何以生存?’此格文君之大旨也。然别有性学家辩之曰:‘如五百年后养气将尽,近数十年间当亦日少一日,何以学士辈未觉其少也?自古迄今,养气生者耗者,剥复循环,数千年如一日。前此既生耗相抵,今后何独不然?况水以轻、养二气合并而成,自得电气分水法,可析水中养气,吸之而生。苟大洋之水未涸,后代人总有生机,格文君不必代为殷忧也。’”(注:《论人类灭绝》,《汇报》第103号。)
    文中之养气,今译养气,当时可能取其“养人之气”之意;轻气,今译氢气。《汇报》在介绍上述两种观点后,赞同后一观点而排斥前者,故加以驳斥道:“泰西亦有好奇之士,故作危言,耸人听闻。如谓养气终当烧尽、星宿于某岁相撞等,多臆度之词,不足为据。”(注:《答问》,《汇报》第109号。)显然, 这种批判与中国尚未进入工业社会且科学不发达有关。
    6.人工降雨:19世纪末科学发达后,一些国家做过多次试验,多未成功,戊戌时期的报刊曾予以关注。至1902年,上海的《选报》终于报道了试验成功的消息,这未必是世界首例,但当属前列。试验是日本人做的,消息来源于日本的《日新报》:“日本内地彰善会主事延原正孝氏所发明人工降雨法,前在奈良县陇傍山上第一次试演,此次又在德岛县第二回试演……当雨之降也,点滴密而匀,人皆见之。其未雨之初,烈日当空,寒暑计高至九十四度,绝无半片云。”(注:《机器造雨》,《选报》第11期。)刊载这些消息的报刊,当然并非都是维新派所创办,但可以表明在维新派倡导全面学习西学的时代风气影响下,国内对世界最新科技动态的浓厚兴趣。本文摘引这些科技信息的目的还在于,上述6项,均为当时的记载, 在时间的准确性和对事物的具体描述上,均超过目前出版的有关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诸多论著,可为其简略处之补充、讹误处之纠正。说得更确切些,目前我国出版的有关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专著,大部分都没有提到上述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