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机从发明到它的两次用途(医学、海关验货), 除上文提到的两份报刊外,中国其他报刊也作了大量的报道。人们的兴趣既如此之大,急于目睹实物就是势所必然之事。前文提到,维新时期谭嗣同曾在上海见过X光的底片,而中国人首次见到X光机实物,则是1899年之事。上海《中外日报》对此报道云:“嘉永轩主人娴心格致,精于光学,今由欧洲运来爱格司射光镜一具,特假《昌言报》馆演试,以供众览。兹承主人折柬相邀,拨冗往观,果为奇特。无论人身骨肉,以及竹木纸布内藏什物,照之无不毫丝毕露,状如玻璃,洵为见所未见也。讲求光学者,盍亟往观,以为探求格致之一助。”(注:《志透骨奇光》,《中外日报》1899年8月30日。)这篇报道告诉今人, 嘉永轩主人(其姓名暂无考)是位热心科学精通光学之人,故能首先从欧洲购入X 光机至中国;在当众演示的过程中,荧光屏上清晰地显示出人身的骨骼(“状如玻璃”),从而使传闻变成了现实,打破了X光的神秘性。 这篇报道还告诉人们,X光的译名从最初传入时极不规范的“照相新法”、 “电光摄影”、“劳忒根光”(伦琴射线之音译)、“曷格司光”至1899年时已有了“爱格司光”这一更接近X光音译的译名, 比我国解放后长期通行的“爱克司光”仅一字之差。不久,X 光机在中国就投入了实际应用。在清末的不缠足运动中,在华西方传教士就曾用X 光机所拍摄的正常人的“天足”与缠足女子的“弓足”的不同底片,向人们宣传缠足的危害(注:照片载于《基督教与中国历史图片论文集》,宇宙光出版社,台北,1979年版第164页。)。 X射线是19世纪末世界三项重大科学发现(另两项是放射性、 电子)中的第一项,从其理论发现到实物传入中国,前后不到4年的时间。 3.汽车:汽车的发明公认为1886年,但它的投放市场则要晚10余年。 最早的汽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故称为“汽车”,内燃机发明后,汽车改以汽油机或柴油机为动力。 1769年,法国人尼古拉·约瑟夫·古诺制造了一辆3 个轮子的蒸汽车,这是世界上的第一辆汽车。1885年,德国人戴姆拉和英国人巴特勒同时宣布发明了内燃机汽车;根据他们所宣布的原理,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一辆3个轮子的轿车,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产生了。 1895年,美国人查尔斯·杜里埃在本茨所制造的奔驰牌汽车的基础上,制造成功了与今天的汽车略无二致的有4个轮子的汽车。第二年, 他在他的兄弟弗兰克的帮助下,制造了13辆这种汽车,全部售出。1900年美国举办了首届汽车展销,参展的美国和欧洲汽车有40多个品牌,300余辆, 价格从280美元至4000美元不等。 1902年,汽车传到中国。第一个使用它的是侨居上海的外国人柏医生,在此之前,上海“虽到过二辆,未见功效,至是始渐行矣。”(注:胡祥翰:《上海小志》第14页。) 1907年6月10 日举世闻名的世界超长距离汽车拉力赛(北京至巴黎)举行,以京师德胜门为起点(注:《电车会行程有期》,《电车出京详志》,《正宗爱国报》第182期、200期。)。这一赛事,引起中国人的极大兴趣,各报刊都予以追踪报道。此后汽车大量输入中国,至清朝灭亡前的1911年,仅上海一地,至少已有汽车367 辆(注:《汽车肇祸》,《时报》1911年7月9日。)。 4.录音机:录音机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科技新产品,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晚不会超过1906年。 1898年,丹麦人波尔森在电话公司工作时忽发奇想:如果使麦克风产生的电流通过电磁铁,再用钢丝在电磁铁上快速拉过,磁化了音频和音量就能被记录在钢丝上。经过试验,获得成功。1900年,波尔森设计的以钢丝作磁带的录音机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奖。现代录音机与波尔森的发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仅有两点改进:一、采用直流或交流偏置法。二、用塑料磁带取代了钢丝磁带。 戊戌维新时期,中国出现了学习外语的热潮。1906年录音机输入中国时,首先是作为一种学习外语会话的有效工具,而不是欣赏音乐。当年《大公报》的一则消息云:“美国学术家新制造一种留声机器,专备学习各国语言之用,现已装以英、法、德、西四国会话,听之娓娓清楚,如亲承教员之授课也。有志方言者,无待负笈以游矣。闻此项机器,现已运津,由日界旭街小林洋行专卖。”(注:《天然良师》,《大公报》1907年12月20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