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 伟大的创造:联产承包与撤社建乡(2)
包产到组联产计酬--金鱼试点 广汉县金鱼公社位于石亭江边,土质肥沃,水利条件好。可是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有的农民辛苦一年连口粮都分不够。1977年夏天,公社党委提出“联产到组,分组作业”的设想,得到了县委书记的支持,金鱼公社就集中全公社的辅导员和大队会计,和基层干部群众一道反复研究,形成了生产责任制的各项规定、措施。1978年1月29日,广汉县委批转了《关于金鱼公社整顿经营管理建立生产责任制的试点报告》。基本精神是“包产到组”,实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增产分成)”的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全公社精神面貌和生产面貌焕然一新。和1977年比较,1978年粮食增产500万斤,增长22.2%,比全县的平均增产9.7%高出12.5%。农副业总产值增加30%,社队企业总产值增加85.3%,完成国家征购粮增加40%,生产费用降低57%。农民人均口粮增加58斤,人均现金收入增加312元。全社94%的农户增加了收入,存款增加4万4千元。 在金鱼公社试点的同时,其他如内江等一些地方也不约而同地进行着包产到组的探索。1978年9月12日,广汉县委书记在全省县委书记会上,介绍了金鱼公社包产到组的情况。省委非常重视。10月19日,省委分管农村工作的书记亲自到金鱼公社座谈、调查。10月27日,省委以办公厅第71期《工作简报》刊发金鱼公社实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生产责任制的情况。并在编者按中说:金鱼公社建立明确的生产责任制和奖励制的经验,是运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具体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使社员的劳动同自己的物质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社员群众的积极性。看来,这种办法是可行的。 省委领导的态度虽然很明确,各级领导的思想并没有统一。各地接到这第71期简报后反映强烈,有的振奋,有的疑惑,有的抵触,纷纷电话省委询问。1979年初,省委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再次介绍金鱼公社的经验。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张浩来信”和编者按,反对包产到组。在四川引起强烈震动。但四川省委并未动摇,分管书记电话各地“打招呼”坚持改革。3月21日,省委又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和奖励制度问题的通知》。《通知》肯定金鱼公社的做法。明确提出,对于已经把作业组搞成一级核算单位的不要马上纠正,允许暂搞一年,总结经验教训;对个别地方出现的包产到户,不要沿用过去的“反右倾倒退”办法去批判,更不能借此整基层干部和群众。 9月下旬,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根据农村新的情况,修改了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等规定。强调:确定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是充分发挥我国八亿农民的积极性;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我们的一切政策是否符合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就是要看这种政策能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四中全会精神,四川省委于11月19日作出《关于进一步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使生产队逐步富裕起来的意见》。强调:要从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出发,调整生产关系中某些不适应的环节,进一步落实各项农村经济政策,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下,什么政策、制度、办法最有利于发展生产,最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应当采用和实行。 从包产到组包产到户--深入改革 川西北平武县同兴公社山高谷深,地域辽阔,居住分散,直到70年代末,都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公社。有民谣说:种一坡,收一箩,要吃饱饭快散伙。1978年就试行地块包工包产到人的办法,规定在正常情况下短产全赔,超产奖励75%给生产者个人。这一年由于实行了这些办法,加上当年气候条件好,全公社获得空前大丰收,人均产量400公斤以上。尝到丰收喜悦的群众和干部,生产热情高涨,改革的勇气大增。1979年4月,同兴公社党委就在全社推行包产到户。当年,同兴公社就结束了“三靠”的历史。 1979年大春播种时,内江县永东、同福、郭南公社的一些生产队暗地里开始搞包产到户。到1980年初,全县有142个生产队自发地搞了包产到户责任制,但方法各有不同。包产到户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在干部队伍中引起强烈的反映和广泛的争论。一些区乡干部从“路线”的担忧和宁“左”勿右的考虑,组织了工作组下队“纠偏”,引起了群众的强烈抵触。多数生产队采取表面应付、我行我素的办法。 1979年底至1980年春,围绕包产到户问题,在中央、在部委省市领导间、在新闻界,进行着一场全国性的大争论。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与中央领导同志谈话,对这场争论表态。强调:政策一定要放宽,使每家每户都自己想办法,多找门路,增加生产,增加收入。有的可以包产到组,有的可以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这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5月31日,邓小平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谈话时再次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总的说来,现在农村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从当地具体条件和群众意愿出发,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宣传上不要只讲一种办法,要求各地都照着去做。陈云也表示:我完全赞成在农村政策方面的那些做法。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