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 伟大的创造:联产承包与撤社建乡(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四川党史》 刘文耀 参加讨论

9月14日至22日,调整后的中央领导班子召开各省市区党委第一书记会议,专门研究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取得了共识,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会议纪要,中央以(1980)75号文件印发全国。文件指出: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1980年10月21日,四川省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六条意见。四川省委这个文件,虽然只是明确规定除边远、贫困地区的生产队可以搞包产到户外,其他地区未搞包产到户的不搞包产到户;但是强调保护群众积极性,因地制宜,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因此,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就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选择责任制形成,突破了省委的规定。到1981年4月,在省委进行农村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广汉、邛崃、新都三个县,群众自发搞联产到劳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分别占全县生产队的5.8%,19.4%,23.9%。
    包干到户统分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肯定我们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指出: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抄西方国家或苏联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
    1981年4月下旬,四川省委批转在广汉召开的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座谈会纪要。指出:省委文件总的精神是强调各级干部要真正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走群众路线,寻求最适合当地情况,最有利于生产发展的责任制形式。分类指导不是单纯以行政区划和地形地貌来划杠子。6月下旬,四川省委在全省农业生产责任制会议上又强调:在推广生产责任制的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各地生产队采取什么办法,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由群众民主讨论决定。
    1982年1月1日,中央1号文件转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明确指出:目前实行的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根据中央精神,四川省委组织了8万多名干部,由各级领导干部带领深入农村,帮助社队进行总结、完善、稳定责任制的工作。7月9日,四川省委批转省农办《关于进一步总结、完善、稳定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意见》。强调稳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指出:我省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经过去年秋冬的大变动,几统一的包干到户已发展成为一种主要形式。
    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都是在生产队统一领导下,将集体耕地按人口或按劳动力承包给农户经营。所不同的是,包产到户坚持公分核算和生产队统一分配。即年初确定包产、包工、包投资的指标,年终将包产产量纳入分配,按“三包”指标完成情况找补兑现。而包干到户不搞“三包”和生产队核算,只是把国家征购、集体提留落实到户,实行定额包干上交,剩余归己。这种形式办法简单,利益直接,责任具体。农民的说法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其余都是自己的”。它的吸引力大于包产到组和包产到户,农民最感兴趣,最为欢迎。1980年8月时,全省搞包干到户的生产队仅有0.16%,到1981年底达到43.7%,到1982年11月达到89.34%;到1983年3月达到95.34%;到1984年3月则达到99.5%。包干到户基本形式的确立,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中心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新型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撤社建乡建村建组--“中国第一乡”
    1979年,广汉全县22个公社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计酬责任制以后,县委便在向阳公社进行改革人民公社的试点。7月,成立工业公司管理企业,改社办工业为社队集资联办,干部群众投资入股;在农机站的基础上成立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在供销社的基础上成立商业公司。以后,这三个公司联合成立农工商联合公司,系统管理全公社的生产经营和服务工作。改干部任命制为选举聘任制;改大锅饭为“定、包、奖”责任制,经济效益和生产经营直接挂钩。全公社的18名党政干部分开成为党务、行政、企业三个班子,同样制定了“定、包、奖”考核制度。实际上形成党委、政府、企业分开办公的局面。
    1980年5月下旬,县委在向阳召开了公社、大队、生产队全体干部会议。正式提出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建立乡人民政府的具体意见。全体干部一致拥护。就这样,在不宣传、不上报的情况下,“向阳人民公社”的牌子被摘下,“中国共产党向阳乡委员会”、“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庄重地然而又是静悄悄地挂上了。
    11月,四川省委派出联合调查组到向阳蹲点调查研究。11月30日,省委第一书记到广汉,听取了县委和省委调查组的详细汇报后,肯定了向阳的改革。指出: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可以继续在向阳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
    在省、地、县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向阳的改革继续深化。(一)党政分开,政企分开。(二)改生产大队为村,改生产队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村里设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治安、调解、卫生三个委员会。农业生产合作社下建立村民小组。(三)农业生产合作社经济上有独立自主权,除发展农业生产外,可以独立经营或同其他经济单位、个人联合经营第二、三产业。(四)改干部任命制为选聘制,改工人推荐制为招考制。(五)改革合作医疗制度。到1980年底,广汉全县22个人民公社先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撤销人民公社,正式恢复建立乡(镇)人民政府。
    为了在向阳经验的基础上搞好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四川省委1981年选择新都石板滩乡、邛崃桑园乡和新民乡继续试点。1982年扩大到在全省每个市地州的一个县选择三个人民公社试点。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以原有公社的管辖范围为基础,进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到1984年底,四川全省8559个人民公社全部撤销,分别建立乡镇,以及村、组、农业生产合作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