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在历代土地利用计量分析中,必须将登记制度与计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考察。上述研究发现,《诸司职掌》记载的洪武二十六年河南土地数据是可靠的。这一定量分析表明,洪武二十六年数据属于实际丈量的土地数据,当然,并非纯粹的耕地,在一些地区的统计数据中,囊括了耕地、山、塘、湖、荡等多种承担纳税面积的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它包括了行政和军事两大土地统计体系,从而实证了顾诚两大管理体系的观点。该实证启示我们,明代土地数据登记中存在两个统计体系。一个是按照标准地亩丈量得到的原始的实际土地清丈数据,它包涵了耕地、山塘等多种类型的土地面积,因此,应该称之土地资源调查数据;一个是用于征收地税的纳税单位,它以土地资源调查数据为蓝本,通常以折亩的方式被换算成纳税单位,并登录于官方文献之中,实质上,是从属于不同登记范畴的数据。由于受到统计数据功能制约,土地资源数据通常在文献中被忽略,唯有纳税单位被传承下来;再者,由于纳税单位使用了与土地资源调查数据相同的计量单位--顷亩,所以,纳税单位往往被误作为实际耕地面积使用,这正是以往一些相关计量研究中,直接应用文献中所谓的“耕地面积”,而得出与实际垦殖率情况大相径庭的原因所在。因此,涉及到历代土地利用等相关土地数据研究时,从地方性登记制度入手,区分登记数据的性质、特征,继以合理的定量分析,是合理使用历史数据的先决条件。本文研究仅限于河南,对于洪武二十六年湖广、凤阳等地的数据原因是否与河南完全类似,尚需依据区域登记数据特征,通过相关实证研究,故暂不予评论。 注释: ①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34-338页。 ②顾诚:《明前期耕地数新探》,《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顾诚:《明帝围的疆土管理体制》,《历史研究》1989年第3期。 ③林金树、张德信:《明初军屯数额的历史考察》,《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5期;林金树、张德信:《关于明代田土管理系统问题》,《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 ④张海瀛:《张居正改革与山西万历清丈研究》,山西出版社,1993年;张海瀛:《明代山西万历清丈与地亩、税粮总额》,《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3期。 ⑤曹树基:《对明代初年田土数据的新认识:兼论明初边卫所辖的民籍人口》,《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 ⑥吴晗:《明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研究》1955年的3期,第63页。 ⑦〔日〕清水泰次:《明代田土的估计》,《食货》半月刊,第3卷第10期。 ⑧田培栋:《明代耕地面积的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丛》第2辑,山四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⑨田培栋:《明初耕地数额考察》,《历史研究》1998年第5期。 ⑩于兴亚:《明初河南耕地面积辨正》,《河南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11)郑克晟:《试析明初田土数字增长之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 (12)(14)(15)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38、337、338页。 (13)栾成显:《明初人口数值研究中的两个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 (16)马小鹤、赵元信:《明代耕地而积析疑》,《复旦学报》,1980年第6期。 (17)〔美〕何炳棣:《南宋至今土地数字的考释和评价(下)》,《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第151页。 (18)〔美〕帕金斯:《中国农业发展:1368~1968》,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第301页。 (19)樊树志:《万历清丈述论:兼论明代耕地面积统计》,《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第2期。 (20)王其榘:《明初全国土田面积考察》,《历史研究》1981年第4期,第139-148页。 (21)彭雨新:《明清两代田地、人口、赋额的增长趋势》,《文史知识》1993年第7期,第102-105页。 (22)马雪芹:《河南省洪武二十六年耕地面积数字考实》,《中国农史》1995年第3期;马雪芹:《对明初全国田土数字的再认识》,《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23)高寿仙:《明代田土数额的再考察》,《明清论丛》第3辑,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第157-173。 (24)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37页。 (25)〔美〕何炳棣:《南宋至今土地数字的考释和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2、3期。〔美〕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三联书店,2000年,第117-159页。 (26)潘喆、唐世儒;《获鹿县编审册研究》,《清史研究集》第3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4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