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3)
三 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已空前壮大。到解放战争大规模“武装夺取城市”的运动作战前夕,其分布已北起内蒙古,南至海南岛,占有辽宁、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部分地区。形成以延安、西柏坡为领导中心的宏大社会结构。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区人民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出现了民主色彩鲜明的政治形态和经济结构。解放区的文化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解放区文化直接继承了抗日根据地文化的优秀传统,是根据地文化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伸。而由于抗日根据地文化的直接源头又是苏区文化,因而三者虽然产生的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和革命对象不同,但其文化内涵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苏区文化是先导,抗日根据地文化是成熟阶段,解放区文化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历史环境中对前两者的继承和发扬。 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任务和方向,他明确指出:“现阶段上中国新的国民文化的内容,既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又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注:《新民主主义论》,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版。)。 党和解放区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制定了较完备的方针、政策,实现了有效的文化控制和较完备的文化整合。在党的组织中建立文化管理部门,管理党的文化事务,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政府中成立文化行政机构,对解放区日益丰富、活跃的文化活动和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社团进行有效管理。《中央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要求各解放区的党组织和军队“应对全部宣传事业、教育事业与出版事业做有组织的计划与推行,以普及与提高党内外干部的理论水平及政治水平”(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11册,第488页。)。东北局政委会《关于加强工人群众中政治文化教育的指示》要求“工人为要巩固已得的胜利并推进全国的彻底胜利,为要负起领导全体人民建设繁荣幸福的新东北与新中国的责任,就必须大大提高自己的觉悟与文化技术水平,工人只有掌握了人类先进的科学,只有掌握了人类先进的技术,才能领导国家更进一步地向前发展”(注:《东北解放区教育资料选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33-34页。) 随着解放区的扩大和巩固,其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解放区文化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行政网络和思想体系,有力地推动了解放区各项具体文化事业的发展。过去比较落后的解放区,在战争环境下,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 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是以政治为核心,为战争服务的战时形态文化,以大众化的风格、“军民共建”的形式、行政干预为动力、受艰苦环境制约等为特征。而发动群众、搞群众运动是其主要形式,也是其重要特征。 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文明建设。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思想上的指导地位,强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去分析中国历史与当前的具体问题,去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使学生养成这种应用的习惯,以便在他们出校之后,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去分析问题与指导实践”(注: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载《老解放区教育资料选编》,第8页。)这也是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文化实践上坚持对广大军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革命理想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动员广大军民投入到根据地建设和战争前线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始终占据思想教育的首位。 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大众文化建设。在各革命根据地,工农大众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都翻身做了主人,成为抗日战争的巨大力量和坚强后盾,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们成为文化建设的接受主体和实践主体。大众化是革命根据地文化的主潮。毛泽东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注:《新民主主义论》,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版。)邓小平同志在晋冀鲁豫地区文化人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进一步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指出:“要为广大群众服务,必须了解群众的生活和要求,要接近群众,才能提高群众。”(注:《新华日报》(华北版),1942年1月18日。)在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全过程,为人民是根据地新型文明建设的根本宗旨,所以,根据地文化行为上表现为与工农兵相结合的大众文化形式,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人。 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是直接为战争服务的实用性文化操作。在根据地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在实际文化操作上也表现为围绕某一中心工作而调适,使文化工作同整个革命形势及各种突出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在战争环境下,党和各级政府时刻关注战局变化和政权的稳定与巩固,文化建设作为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必然要服从政治的需要。“我们的文艺反映抗战中民众的英勇光辉的斗争,来鼓舞最大的民族战斗热情,来争取胜利;我们要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我们的文艺通过所刻画的各阶级人物的典型,和他们相互联系,来指导新民主主义的具体道路,我们必须团结和组织广大的人民共同战斗,我们的文艺,也面向人民大众,用自己的特殊形式来发挥宣传动员的作用”(注:《谷雨》,第5期,1942年6月15日。)。文化建设为根据地的中心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查田运动”、“减租减息”、动员人民参军支前等运动中起到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