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东西佛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百度百科 参加讨论

"东西佛"是泉州地区特有的以乡区械斗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现象,在清初出现。东西佛的起源,都认为与奉圣境、凤池境的纷争有关,但为何事,却有多种说法。随着后来事态的演化,泉城三十六铺所属各境,概分别归纳在东、西佛两大阵营之中。东西佛的危害很大,严重影响生产生活,造成一些家庭的不幸,举不胜举。
    1简介
    "东西佛"是泉州地区特有的以乡区械斗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现象,在清初出现,先是泉州城区的凤池境与奉圣境之间的械斗,后愈演愈烈,成为包括泉州城区、郊区、临邑的普遍现象。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修的《泉州府志》,虽没有明确记载"东西佛"的名称,但已载有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上谕制止漳、泉械斗陋习,说明当时泉州的大规模械斗已惊动朝廷。其延续近300年,是泉州近代历史上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东西佛"的械斗才得以最终制止。
    关于泉州"东西佛"的情况,不见旧《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南安县志》,有关文献仅见清·道光间陈步蟾(参见《泉州人名录·陈步蟾》)《上大观察泉州东西佛策》和清末·吴增(参见《泉州人名录·吴增》)《泉俗激刺篇》的部分记述。
    道光十九年(1839年),刘耀椿(参见《泉州人名录·刘耀椿》)出任福建兴泉永道兼金厦兵备道。甫到泉州,正值"东西佛"又在酝酿一场大械斗,刘耀椿视察泉州府庠、会见各界人士时,提出如何消弥"东西佛"陋习的命题,要大家献策,一时应命者众。陈步蟾呈《上大观察泉州东西佛策》(以下简称《策》),录存于其子陈国仕编《丰州集稿·卷11》。
    清末·吴增生于同治七年(1868年),卒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其所著的《泉俗激刺篇》中,有"械斗"、"混掳人"、"上香山"三篇述及东西佛情况,现代陈盛明加了辑注。(原载《泉州文史》1984年第五期,泉州市民政局、泉州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泉州旧风俗资料汇编》1985年重印)
    近现代,吴藻汀《泉州东西佛》(《泉州民间传说·第四集》1940年。泉州市民政局、泉州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泉州旧风俗资料汇编》重印,1985年》)和傅金星《泉州东西佛成因真相》
    2起源
    东西佛的起源,都认为与奉圣境(位于泉城西隅,属奉圣铺)、凤池境(位于泉城东隅,属三教铺)的纷争有关,但为何事,却有多种说法。有文献依据的只有陈步蟾《上大观察泉州东西佛策》中的蓝理说,其他均为民间传说不可考。民间传说中,又以施、富说最为流行。
    清兵入泉之初,实行镇压和屠杀,不可能出现老百姓内部的东西佛械斗。接着,为隔绝对郑成功的支援,清政府实行残酷的迁界,哀鸿遍地,一夕数惊,也不可能出现东西佛械斗。东西佛的形成,必定是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之后。这与蓝理说、施、富说在时间上也是符合的。
    (一)蓝理说
    陈步蟾《上大观察泉州东西佛策》云:"昔提帅蓝公(蓝理,参见《泉州人名录·蓝理》)始分东西佛之号,其时亦祗就地势分尔。""提帅精于青鸟之术,以泉为鲤郭(泉州古称鲤城,参见《泉州古城》),宜动不宜静,故赛会迎神,凡以祈国泰民安之意。""嗣是某铺之塑神像者,亦篆国泰民安等字样,而郡中自此啧啧多故矣。"
    陈步蟾《策》中的"某铺",指奉圣铺。奉圣铺奉祀田都元帅为铺主,是年,奉圣铺修建奉圣宫,为田都元帅重饰金身,欲往南安县坑口(田都元帅神化所在地)取火,大排仪仗,除常规的"肃静"、"回避"外,也模仿蓝理,加备"国泰民安"字牌。
    蓝理是代表政府的,为民祈求"国泰民安"理所当然。奉圣铺怎能代表泉州地方祈求"国泰民安"呢?因此,此事引起一些铺、境侧目。部分铺、境商议,在奉圣田都元帅去坑口的路上,拦涂抢其"国泰民安"字牌,仇雠自此开衅。
    凤池境也奉祀田都元帅为境主。翌年,凤池所奉田都元帅也要上坑口取火,因预防奉圣铺报复,就联络城内一些铺、境及城外沿途一些村落作照应。奉圣铺闻知,也采取相应措施。"东西佛"从此形成并关系恶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