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神明与祖先:台骀信仰与明清以来汾河流域的宗族建构(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 张俊峰 参加讨论

通过进一步检索文献和实地调查,笔者发现位于晋水北河的花塔村张姓,乃是晋祠泉域内不少村庄张姓的一个重要迁出地。花塔村张姓并非当地土著居民,而是明洪武年间从南京花柳巷迁来的,分为前股、后股和东股三股。(30)之后以花塔村为中心,张姓族人不断迁徙至附近的长巷、赤桥、古城营、南城角、东蒲村、城东后街等地。(31)笔者在实地调查中得知,长巷村的张姓承认与花塔村的张姓是一家,并且是长巷村最早的住户。长巷村张姓过去每年都会派人去王郭村台骀庙参加祭祖活动。王郭村的张姓则是从古城营迁移过去的。古城营张姓包括多支,人数最多的一支是明洪武年间自河北宛平县迁来,另有从太谷县范村、清源县和花塔村迁来的张姓,不同的张姓之间存在联宗行为。由此可见,张姓遍布于晋祠泉域各主要村庄。明清以来,随着晋祠泉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剧,张姓族人便利用其宗族共有的文化符号和象征资源,参与到争水、管水的事务中去。刘大鹏的《晋祠志》中还记载了明弘治年间北河渠长张宏秀献民间夜水给晋藩王府的事例,显示了张姓族人在晋祠水利中不可替代的支配地位,实现了宗族与水利的密切结合,呈现出祖先治水-祖先争水-后辈献水-后辈管水的特点,展示出晋祠泉域宗族在地方水利这一公共事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尽管如此,在晋祠泉域并未形成张氏一族独揽水利大权的局面,而是有多姓宗族力量参与其间。如陆堡河北大寺村的武氏宗族,就专擅晋祠陆堡河水利大权,陆堡河因此被称为武氏“家族之河”。此外,晋祠东庄高氏一族也凭借其祖先的威名,以明代嘉靖年间担任浙江按察副使的高汝行为代表,通过建立高氏与晋祠台骀庙的联系,将晋祠台骀庙改造成为高氏家族的香火庙,从而与以台骀作为祖先的晋祠泉域张姓宗族争夺文化资源,分庭抗礼。这显示了张姓宗族并未获得晋祠泉域完全的支配性地位,而是不断面临其他姓氏和家族力量的挑战与威胁。在此形势下,张姓族人更需不断强化以台骀为象征符号的宗族认同,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处于不败之地。不同宗族势力在特定地域社会内的权力角逐,本身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其中应当既有对抗也有合作。有趣的是,今天当我们在太原晋祠台骀庙前访问时,这个明清时代曾经与东庄高氏一族有密切关联的神庙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功能,台骀作为张姓祖先的观念已经深刻地嵌入到当地人的精神世界里,完全忽略了东庄高氏宗族明清时代对台骀庙的长期经营。那么,东庄高氏何以会丧失对晋祠台骀庙的控制,不再与张姓争夺台骀这个象征性文化资源,是未来研究中值得继续探讨的话题。
    四、余论
    台骀从一个三晋大地上最早的统治者、居住者,到春秋时期成为汾河流域的山川之神、地方保护神,再到明嘉靖以来合神明与祖先于一体,成为张姓宗族借以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一个认同符号和象征资本,显示了神明与祖先对于明清以来北方地区宗族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在这一点上,与学界在华南宗族“发达”地区所观察到的“祖先与神明”(32)的关系并无二致,反而具有高度一致性。如果继续用弗里德曼意义上的宗族概念来讨论北方宗族问题的话,人们会发现北方宗族“不发达”地区竟然和“发达”地区一样也存在着如此相似的历史过程。这就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以往所谓北方地区宗族不发达、甚至是一些研究者所言之“残缺型宗族”是否真实可靠。或许这只是一种表象或假象。因此,以往人们所持有的宗族观念是存在偏见的,不能仅仅从外部形态上用华南宗族的标准来衡量北方地区,而必须对中国北方宗族的形成过程加以重新审视。
    同时,台骀形象的改变还激发了我们对山西水利社会中宗族角色和作用问题的重新思考和定位。“亦神亦祖”的台骀揭示了北方水利社会中宗族势力借用象征符号在地方水资源争夺中表达宗族意志的一种重要手段,表明宗族与水利的结合在北方地区表现得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不同之处在于,受地理条件、经济水平和政治因素的作用及影响,在北方地区难以出现某一族姓长期、完全控制或垄断稀缺水资源的情形,反而会出现多个宗族瓜分挤占、相互妥协、相对均衡地分配有限水资源的局面。正是在此意义上,笔者以为将宗族研究引入山西水利社会史,有望突破以往各说各话的宗族史、水利史研究,从而为北方水利社会史研究增加一个新的视角。
    注释:
    ①科大卫:《皇帝与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26-429页。
    ②张俊峰:《明清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视野》,《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
    ③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219页。
    ④按照这种说法,五帝为:黄帝、颛顼(黄帝孙,即高阳氏)、帝喾(黄帝曾孙、颛顼堂侄,即高辛氏)、尧(黄帝玄孙)、舜。
    ⑤按照这种说法,五帝为:白帝(西,金)、青帝(东,木)、黄帝(中,土)、炎帝(南,火)、黑帝(北,水)。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和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大皞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