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资产阶级维新与地主阶级自救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郑永福 参加讨论

发生在一百年前的戊戌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戊戌维新运动之所以能够兴起,是在甲午战争之后的大背景下,由资产阶级维新与地主阶级自救两种力发生“共振”而产生的历史合力推动所致。本文拟就这一观点,做一简略的阐释。
    
    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用鸦片和大炮将中国推进到近代社会的门槛。其后,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产生了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早期维新思想。接着,随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和发展,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早期维新思想发展成为一股强劲的变法维新思潮,形成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新派,这是造成戊戌维新运动高涨的重要基础,也是决定这场运动性质的主要因素。
    但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说,光注意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还应该看到史实的另一面。这里,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另一条重要线索。谈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线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述。比如,可以说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是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一步步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殖民地,中华民族不断起来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形成、发展壮大的过程;是中西文化碰撞、冲突、交融的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近代化的过程,等等。但人们不能忽视,1911年前,还有另一条重要发展线索,那就是当时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本身自救运动的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正是导致戊戌维新运动成为现实的历史合力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列宁曾经指出,造成革命时机到来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下层群众不能也不愿意照旧生活下去了,其二是上层统治者不能够也不愿意照旧统治下去了。列宁强调指出,革命形势的第一个特征是:“统治阶级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上层’的某种危机,即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给被压迫阶级的愤怒和不满造成一个爆破的缺口。光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对革命的到来通常是不够的;要革命到来还须‘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注: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20页。 )列宁这一论述,对我们讨论问题是大有启发的。
    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地位,都必然要不断地调整其实施的各项政策,改善国家机器的统治机能,这可看作阶级本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不可能死守成法,一味反对任何变革。因为“变”与“不变”,本身仅仅是手段,更好地实行其阶级或统治集团的统治,才是目的。当一个阶级、一个政权不能照旧统治下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要想到实行某种变革,这已为中外历史无数事实所证明。当国内外急剧变化的形势危及到一个阶级统治的时候,这种要求进行某种变革的思想,会在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一个冲击波。但能不能变革,能不能变得快些好些,会受到社会上多种力的制约。如当时社会上各个阶级、阶层力量的对比,统治集团内部各个派别力量的消长及其因种种利害关系而引起的明争暗斗,统治集团代表人物个人的天赋与能力,以及国际上各种力量的影响,等等。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长时期的君主专制统治,腐败、麻木不仁的官僚政治,极大地阻碍和破坏了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国家积贫积弱,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空前加剧。而此时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要强迫农村屈服于城市,东方屈服于西方(对此,《共产党宣言》中有精辟的分析)。国内外两方面的力的作用与影响,直接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要求或者说迫使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在各项政策上做出相应的变更,以维护其统治地位。我们可以把地主阶级出自本能的这一努力称之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这一运动从1840年前后开始,到1911年清王朝被辛亥革命的风暴打翻,一直在进行着。这种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历时70年,大体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即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维新时期、新政(含预备立宪)时期。四个阶段从阶级实质上来说有其共同性,从表现形式和内容来说,又各有其特殊性。
    龚自珍是中国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出身于世家大族的龚自珍,预感到统治阶级的危机到来了,如不急图变法,就会有山中之民起来吊民伐罪、取代当今的统治者之虞。他大声疾呼:“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注: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七》,《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他发出的更法改革的自救呼声,是现实社会要求在统治阶级一部分人中的反映。惜由于时代提供的历史条件有限,加之龚本人的思想局限,他还提不出适应社会潮流发展的自救方案。
    林则徐、魏源,是近代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第一阶段的代表人物。长时期的闭关政策,使林则徐等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那种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愚昧与偏见。但一旦与英国侵略者打交道,注重经世致用的林则徐从迷幻中走向现实,发现应该学习西方的长处以固我邦本,而西方最直观的长处便是船坚炮利。魏源更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制造技术等。林、魏所处的时代,中华民族同资本主义列强的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人们给他俩以较高的历史地位,主要原因之一是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这个角度出发的。而实际上,在林、魏自身而言,反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是和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如果沿着林、魏的思路去做,中国或许是另一个样子,惜道光帝等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错过了一个振兴的机会。时光白白流逝8年之后便是太平天国运动,接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从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这一线索来说,洋务派无疑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洋务派是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出现的。他们求强、求富,都是为了地主阶级自救。洋务派在师夷长技方面向前发展了一步,举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由于对“内忧”的惧怕大于对外患的担忧及其它原因,洋务派中的多数人表现出反对外来侵略的不坚定性,这又是他们不如林、魏的地方。此时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看到办洋务与维护自己的统治是合拍的,但又怕洋务派力量膨胀,既表示支持又多方牵制。洋务运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由于洋务派自身的局限性,及当时国内外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其无法解脱地主阶级统治面临的严重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使不少朝野人士看出来了,光是洋务自救是难以成功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