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张謇与维新运动(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 苑书义 参加讨论

4.匡赞上海女学堂
    1897年夏,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会同梁启超、郑观应、康广仁等筹议并报请两江总督刘坤一批准,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女子学堂,培养维新人才,“以翼中国自强本计”(注:经元善:《中国女学堂缘起》,《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4页。)。 对于这所女子学堂,张謇不仅是“在事集议者”(注:经元善:《中国女学堂缘起》,《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181页。),而且“允为局外竭力匡赞”(注:杨复礼:《梁启超年谱》,《戊戌变法》,第4册,第173页。)。
    5.著文宣传变法应以“吏治民生是务”
    1896-1897年间正当维新运动由北京、上海向全国各地扩展的时候,张謇相继撰写了《论农会议》、《论商会议》、《农工商标本急策》和《请兴农会奏》等论著,认为“农务、商务者,民生得丧之林,即吏治修坠之镜,日言变法,而不于吏治民生是务,未见其有益矣”。(注:张謇:《论商会议》,《张謇全集》,第2卷,第11页。 )他主张效法西方,在各行省设立农会、商会和工会,“实办”商务,“开导”工务,“振兴”农务,“听民自便,官为护持,则无论开矿也,兴垦也,机器制造也,凡与商务为表里,无一而不兴也”。(注:张謇:《论商会议》,《张謇全集》,第2卷,第11页。 )张謇在这里不仅提出了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方案,而且明确提出了整顿“吏治”乃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保证,而所谓整顿“吏治”,就是他所倡导的“去官毒”,以“保君权”。
    6.为翁同龠出谋献计
    翁同龠是光绪皇帝师傅,亲信重臣,时任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甲午战后,倾向变法,断言“不断法,不大举,吾知无成耳”。(注:翁同龠:《致子京》,《翁松禅墨迹》, 第3册,商务印书馆1917年影印本。)他鼓励引导光绪皇帝藉助维新派变法图强,因而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张謇既是“翁门六子”之一,又是以翁公为首的帝党中坚。1897年正在家乡守制的张謇在《致于恒斋函》中表示:“亭林匹夫兴亡有责之言,藜州原民视水火之义,因常闻之而识之矣。凡夫可以鼓新气祓旧俗保种类明圣言之事,无不坚牢矢愿奋然为之,以为是天下之大命,吾人之职业也。即使入都,所欲效者不过如此。”(注:《张謇全集》,第4卷,第528页。)翌年四五月间,正当维新运动渐趋高涨之际,张謇毅然入都销假,意在做些“鼓新气祓旧俗保种类明圣言之事”。他在京期间,多次拜访翁同龠,“无所不谈”(注:《翁文恭公日记》,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为翁同龠出谋献计,现将已知内容列举如下:
    其一,张謇向翁同龠提出变法所应遵循的原则。他说:“法刓则必变,有可变者,有竭天下贤智之力而不能变者矣。”(注:翁同龠:《致张謇》,《翁松禅致张啬庵手书》,上海有正书局1926年影印本。)所谓“可变者”系指“吏治民生”,“不能变者”显系封建纲常名教。对此翁同龠表示“雄论钦服”(注:翁同龠:《致张謇》,《翁松禅致张啬庵手书》,上海有正书局1926年影印本。)。
    其二,张謇向翁同龠提出某些具体革新建议。诸如:请求停办间架税即按铺面大小额外征收的商业税,认为“间架税甚于昭信票之弊”;“上标本急策,曰‘商工农’”;“作留昭信票款于各省办农工商务奏,并请免宁属米粮捐”;“作‘农会议’、海门社仓滋事略”;“拟大学堂办法:宜分内外院。内院已仕。外院未仕。宜分初中上三等。宜有植物、动物苑。宜有博学院。宜分类设堂。宜参延东洋教习。宜定学生膏火。宜于盛大理允筹十万外,酌量宽备。宜就南苑择地。宜即用南苑工费。宜专派大臣,宜先画图。”(注:《张謇日记》,《张謇全集》,第6卷,第408-410页。)翁同龠 看过张謇“各种说帖”之后,称赞张謇“的是霸才”、“毕竟奇材”(注:《翁文恭公日记》,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八日。)。
    其三,劝说翁同龠尽快离京返乡。6月10 日张謇亲眼看过翁同龠遵旨“所拟变法谕旨”(注:《张謇日记》,《张謇全集》,第6卷,第410页。)。6月11日光绪皇帝将这份谕旨颁布天下, 史称“定国是诏”,以此为标志,百日维新正式揭幕。不料就在“定国是诏”颁布后第四天,翁同龠竟被开缺回籍。张謇在日记中写道:“见虞山(按指翁同龠)回籍之旨,补授文武一品及满汉侍郎,均具折谢皇太后之旨,亲选王公贝勒游历之旨。所系甚重,忧心京京,朝局自是将大变,外患亦将日亟矣。”“是时城南士大夫人心皇皇。”“‘奉送松禅老人(按指翁同龠)归虞山’,引朱子答廖子晦语,劝公速行。”(注:《张謇日记》,《张謇全集》,第6卷,第409页。)他用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的故事,劝说乃师及早退出政争漩涡返乡避祸。
    7.一再劝说康梁“勿轻举”
    张謇在自订年谱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在京闻康有为与梁启超诸人图变政,曾一再劝勿轻举,亦不知其用何法变也。至是张甚,事固必不成,祸之所届,亦不可测。(注:《啬翁自订年谱》,《张謇全集》,第6卷,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年版, 第854、858、859、861、858页。)
    张孝若解释说:我父“那时候在京,已经听说康等有不很审慎的变法,我父不赞同这种轻举,所以见面也曾经竭力劝过;既然劝过,自然不会预闻他们的策画,他们当然也不引我父为同志”。(注: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0年版,第64、63、137、84、136页。)张謇父子笔下的所谓“轻举”,似指“用激烈雷霆式的手段来变法”。(注: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0年版,第64、63、137 、84、136页 。)他们主张“在不流血、不纷争的状态范围以内,循序改进”,是一种“平和、中正、渐变的改进”。(注: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0年版,第64、63、137、84、13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