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参考文献: [1]宇文所安.中国“中世纪”的终结[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陈寅恪.论韩愈[A].金明馆丛稿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5]余英时.引言--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A].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黄正建.唐代“士大夫”的特色及其变化--以《两唐书》用词为中心[J].中国史研究,2005,(3). [7]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卞孝萱,张清华,阎琦.韩愈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9]宁可.宋代重文轻武风气的形成[J].学林漫录(第3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10]邓小南.走向再造:试谈十世纪前中期的文臣群体[A].漆侠先生纪念文集[C].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1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2]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