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魏保有河南的原因 东魏在付出很大代价之后,终于保有河南之地。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举出三点。第一,梁军缺乏战斗力。梁前后三次遣军。太清元年三月遣羊鸦仁等军,六月遣鄱阳王萧范之军,八月遣萧渊明等军。羊鸦仁等之军共3万。萧范所督之军其数不知,可能少于羊鸦仁等所帅之军,但也不会太少。因为萧范为征北将军、总督汉北征讨诸军事,任务是击西魏荆州治所穰城(注:参《梁书·武帝纪下》太清元年六月、同书卷二二《萧范传》、《资治通鉴》太清元年六月及胡注。)。萧渊明等所领之军最多,达10万(注:《北齐书》卷二○《慕容绍宗传》。)。这说明,梁先后三次所遣之军有可能达十四五万。梁所遣三支军队中,萧范之军有何成绩,不得而知,因为不见记载,且萧范不久就改任南豫州刺史了。羊鸦仁等所督之军中,邓鸿所将之兵到达汝水,羊鸦仁自己所率之兵入据悬瓠。梁武帝因此下诏“以悬瓠为豫州,寿春为南豫(州),改合肥为合州”(注:参《梁书·武帝纪下》。)。在此之前豫州治寿阳,南豫州治历阳。以羊鸦仁为司、豫二州刺史,镇悬瓠。又以西阳太守羊思达为殷州刺史,镇项城。殷州为改东魏北扬州而来(注:梁以项城为殷州,项城为东魏北扬州治所,分见《梁书·武帝纪下》及《魏书·地形志中》。)。似乎战果辉煌,但实际是全由侯景降梁所致。侯景降梁,悬瓠、项城一带即对梁军开放,故羊鸦仁等可未经战斗而取地。这不说明梁军有多少战斗力。而萧渊明之军不仅没有夺得东魏之土,而且损失得十分惨重。寒山一战,梁兵大败,贞阳侯萧渊明及其将帅二百余人被擒,“五万”人被“俘斩”,因冻乏溺烧而死者“不可胜计”(注:参《魏书》卷一二《孝静帝纪》及卷九八《萧衍传》。)。只有羊侃所部结阵而还(注:参《梁书》卷三九《羊侃传》。)。东魏乘胜进围潼州,十二月刺史郭凤弃城走。次年正月东魏打败侯景,景逃入梁后,紧接着豫州刺史羊鸦仁弃悬瓠,还义阳,殷州刺史羊思达弃项城走,悬瓠、项城都又为东魏所据。梁出兵十四五万,终于以一无所获而告终。其主要原因在梁军主帅无将略,以致军无战斗力,破坏了整个局势(注:《资治通鉴》太清元年对梁军主将御军无方,以致梁军不堪作战情况叙述得很详细很清楚,可以参看。)。一着失宜,全局即输。 第二,西魏和梁没有形成军事同盟。西魏和梁各有意图,这是没有形成军事上的配合的主要原因。西魏起初是不想卷入到事件中去。所以,大统十三年正月侯景送降表,举河南六州附西魏时,西魏只是加景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公,并不出兵。直到五月,侯景再次割东荆、北荆州、鲁阳、长社四城赂西魏以求救之际,西魏仍是犹豫不决。后来,由于王思政引兵向阳翟,宇文泰才被迫出兵,但人数仍不多,只有一万。王思政入据颍川,侯景出屯悬瓠之后,宇文泰使同轨防主韦法保及都督贺兰愿德等将兵助之。二人之兵多少,不知,因不见记载,但估计少于李弼、赵贵所率之军。我们这样估计,是因为二人的资望、地位都在李弼、赵贵之下。这样,西魏前后出兵总共不到三万。可知,即使是到后来,西魏也主要是希望在不花大代价的情况下求得实际好处。西魏对河南期望不高,一则是因为它自知实力弱,再则是因为侯景只是以紧邻西魏的河南六州四城附西魏,为了便于行事,它必须考虑并尊重侯景的意愿,因此不能有过大的土地欲望。 梁与西魏不同,从一开始就很积极,期望很高。它希望独得河南,甚至不限于河南,还希望获得河北之地。这从太清元年二月所加侯景之职有“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可知;从梁武帝所说“得景则塞北可清”的话可知;从侯景上梁武帝降表以“宋齐一平,徐事燕赵”的话相诱也可知。另外,从梁出兵形势,也可以看出:太清元年三月羊鸦仁等率兵趣悬瓠(今河南汝南),六月萧范出兵击西魏穰城(今河南邓县),八月萧渊明等领兵攻彭城(今江苏徐州),战线很长,东西延伸,对河南呈席卷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萧范一军。胡三省说梁是“使(萧)范击(西)魏荆州,欲以应接侯景”(注:《资治通鉴》太清元年六月胡注。)。在我看来,此军之遣在王思政出兵之后,以击穰城即王思政所领荆州治所为目标,因而此军击西魏荆州、应接侯景是虚,而实却是干扰西魏,欲将王思政之军从阳翟(今河南禹县)引回,使侯景不得西魏之助,而依倚梁朝,从而达到把西魏排斥在夺地事件之外,独得河南的目的。因为侯景保于颍川,阳翟邻近颍川,侯景易于得到驻于阳翟的西魏之军的声援。侯景在东魏官军的攻击之下,依倚西魏是完全可能的。侯景若依倚西魏,梁想独得河南的计划就将落空。故此,梁要遣萧范率军加以干扰破坏。我们这样说,也可以从荆州的位置看出。荆州靠西,由击此地以应接侯景,从线路说不仅迂曲,而且较远,不如从悬瓠北上为便捷。既已遣羊鸦仁等趣悬瓠,若只从应接侯景说,出兵击西魏荆州就无必要。因此,我认为,萧范之军实是对西魏起牵制威胁作用。再联系萧渊明等攻彭城之事,更可以清楚地看到梁是想把西魏排斥在夺地事件之外,自己独有河南。得到河南,可以再图河北。梁敢于这样做,一是因为西魏在当时鼎峙三国中最为贫弱,梁看出西魏由于弱而对夺地之事迟疑犹豫,便积极进取,二是因为侯景本是将河南之地降梁的,因此全面出兵,席卷河南,侯景会配合,有利于夺地。 梁相独得河南的意图,西魏是清楚的。所以,虽然萧范出兵,王思政并未从阳翟(今河南禹县)退兵,而李弼、赵贵出兵也以颍川为目标。因为颍川邻近阳翟,李弼、赵贵出兵颍川,可以配合王思政取地,这有利于将侯景所献之地抢得。这样,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萧渊明等出兵彭城之事了。由于萧范之军实是起牵制威胁作用,而羊鸦仁等不能有效拓地,出兵彭城即可求得突破,有了突破,即可对羊鸦仁等形成配合,防止西魏无顾忌的拓地,也用以争取侯景。不仅如此,我们也可以理解羊鸦仁遣长史邓鸿向汝水推进的用意了。这是绕过侯景屯兵之地颍川的正南面,尽可能靠向西魏边境地抢夺东魏之土,同时又威胁王思政、李弼、赵贵之军及其后方,以达到牵制阳翟、颍川的西魏之军,不使其无顾忌地拓地的目的。这样就便于已占据悬瓠、北扬州的梁军取地。 总之,正是由于西魏、梁各有意图,再加以往西魏与梁并没有实际的外交往来这一历史原因,使得西魏、梁不能结成军事同盟。 还有,侯景所具有的实力,也是西魏和梁不能结盟的原因。侯景掌握着一支数万人的精锐的军队,这对二国结盟是一种强有力的限制。如果二国结盟,势必使侯景自疑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梁、西魏都担心二国结盟会使侯景反攻,从而使自己一无所获。实际上,侯景本希望在河南自成局面(注:除侯景附魏降梁,但并不轻易入西或赴南外,以下材料所载亦足说明此点:《梁书》卷五六《侯景传》所载高澄致侯景书有言景“不能东封函谷,南向称孤”云云之语;《魏书》卷九八《萧衍传》有言景“举长淮以为断,……南面假名”之语。),他投梁附西魏只不过是要利用二国,在不得已时他不会完全依投任何一方。因此,他对二国要分别利用,并不希望二国结盟。这一点梁、西魏都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二国就只有各自谨慎行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