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魏晋十六国以来巴人的迁徙与汉化趋势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张雄 参加讨论

早在东汉时期,就曾两次将巴人东迁于江、淮之间。两晋以来,史籍对其族冠以“蛮”称,如“西阳蛮”、“大阳蛮”、“鲁阳蛮”等。到南北朝时,他们多依违于南、北之间而逐渐被同化。(注:拙著:《中国中南民族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7-90页。)而对汉中、巴西、关陇等地区的巴人,史籍仍冠以“巴”称,曰“巴人”、“巴夷”、“巴蛮”;或与他族连称“巴氐”、“巴獠”、“巴濮”。这些不同称谓,可能反映了巴人与汉族文化相互交流中其自身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也反映了他们与诸少数民族杂居和文化的相互影响。本文试图对这些分布于汉中、巴西、关陇等地的巴人的迁徙过程和社会境遇作粗略考察,探讨他们经魏晋十六国、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而逐渐汉化的历史趋势。
    1
    60年代,四川考古学者在考察了巴县冬笋坝和昭化宝轮院墓葬形制和物质文化的变化后,曾指出:“此一地区的‘巴人’由于与汉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从战国未年开始,到西汉末期时则已完全与汉人一样了。”(注:《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0年版,第89页。)到80年代,冬柱臣教授也认为:冬笋坝“这些西汉前期墓葬出现的迹象,表明推断的巴人物质文化正处于急骤的变化阶段之中。”到西汉后期,“巴人物质文化的形制,已经没剩多少了。”(注:冬柱臣:《中国边疆民族物质文化史》,巴蜀书社1991年版,第237页。)这些考古学推断表明,到西汉末,巴人的物质文化已发生极大变化,其逐渐汉化的历史趋势已经开始。
    从殷商延续到战国后期,汉水上游一直是巴人的活动区域。(注:唐全裕:《汉水上游巴文化的探讨》,《文博》1984年创刊号。)到东汉末年,汉中、巴西乃有巴人居住,有的被刘璋招募为兵,有的成为张鲁的部曲,其首领受魏、蜀之封爵,有的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华阳国志·刘二牧志》云:兴平年间,刘璋袭位为益州刺史,时“张鲁稍骄于汉中,巴夷杜、朴胡、袁约等叛。璋怒,杀鲁母、弟,遣和德中郎将庞羲讨鲁,不克,巴人日叛,乃以羲为巴郡太守,屯阆中御鲁。羲以宜须兵卫,辄召汉昌賨民为兵。”建安六年(201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郡,(注:蒲孝荣:《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页。)其所属汉昌县(治今四川巴中市巴州镇)为和帝永元中分宕渠县北所置。《三国志·蜀书·杨戏传》引《季汉辅臣赞》曰:程季然“巴西阆中人也,刘璋时为汉昌长。县有賨民,种类刚猛。”故庞羲辄召汉昌賨民为兵,表明宕渠一带仍是巴人聚居地。
    刘璋遣庞羲屯阆中(治今阆中县保宁镇)以御汉中张鲁,尚有弹压、防范巴西賨民之意。《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云:“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三国志·魏书·张鲁传》云:鲁“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张鲁之部曲,由学道之汉民、巴夷组成。“奉道者皆编户住籍。”这些入道的汉人、巴人实际上同是张鲁的编户之民。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自散关出武都,抵阳平关击张鲁,鲁依賨邑侯杜,赵巴夷王朴胡相拒,南奔巴中。时刘备已取益州,遣黄权至巴中迎张鲁,曹操入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克汉中,乃还。留夏侯渊等守汉中,以杜袭为附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袭“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今河南洛阳)、邺(今河北临漳)者,八万余口。”(注:《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这些被东迁的人口当是汉人与巴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云:“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举巴夷、賨民来附,于是分巴郡,以胡为巴东太守,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又遣人慰喻张鲁,鲁自巴中还南郑,归降曹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诸将进军汉中。次年,大破魏军,斩夏侯渊、赵颙等。曹操举众南征。刘备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曹操引军还,刘备遂有汉中。故《三国志·蜀书·黄权传》云:权虽未能迎张鲁,然刘备“卒破杜、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曹操据有汉中时,曾再次将当地居民北迁。《三国志·魏书·张既传》云:“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汉中巴人又在被迁的人口之中。如《华阳国志·汉中志》所云:“魏武以巴夷王杜、朴胡、袁约为三巴太守,……迁其民于关陇。”实际上,当时三巴已属刘备,不属曹操。赵一清曰:“魏之分邑,但有虚名,以羁縻属夷耳”(注:《三国志集解》、《魏书一》。)杜、朴胡等被刘备击败后,亦徙居于陇右。同书《李特雄期寿势志》云:“祖父虎与杜()、朴胡、(袁)约、杨车、李黑等移民略阳,北土复号曰巴人。”《御览》卷一二三引《十六国春秋·蜀录》亦云:特祖父虎降魏武,“内徙者亦万余家,散居陇右诸郡及三辅、弘农,所在号为巴人。”被迁到陕西关中及甘肃南部。
    当杜、朴胡举巴夷、賨民归附曹操时,曾有王平等人相随。《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云:“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随杜、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王平当属宕渠巴人,其归降刘备约在建安二十四年。后主建兴六年(228年),参军马谡不听王平之规谏,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因街亭失守,诸葛亮斩马谡等,王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诸葛亮死后,王平一战粉碎魏延的叛乱,迁安汉将军,领汉中太守,并进封安汉侯。“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他不仅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略知中原史籍之要指。陈寿称赞他“忠勇而严整”,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此外,与王平同郡汉昌人句扶,“忠勇宽厚,数有战功”,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也是出自宕渠巴人的有名将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