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魏晋十六国以来巴人的迁徙与汉化趋势(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张雄 参加讨论

2
    西晋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炎死,大乱从宫廷开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大乱从宫廷伸展到宗室诸王之间,史称“八王之乱”。黄河流域诸族居民深受其害,战乱加上天灾,迫使诸族人为避灾就食而盲目流移,于是出现大量流民。元康六年(296年),秦雍一带氐羌以氐帅齐万年为首,起兵反晋。《通鉴·晋纪四》云:“及齐万年反,关中荐饥,略阳、天水六郡民流移就谷入汉川者数万家,道路有疾病穷乏者,(李)特兄弟常营护振救之,由是得众心。”六郡即秦州所属之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阴平。(注: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2页。)六郡流民的构成以晋(汉)人、巴人为主,杂有氐人。流民经汉中入蜀,推李特为首领。太安二年(303年),李特受晋军袭击被杀,少子李雄继领其众。《华阳国志·李特雄期寿势志》云:雄字仲,少时,“有刘化者,道术士也,言关陇民皆当南移,李氏子中,惟仲天恣奇异,终为人主,乡里人多善之。”时城邑皆空,士众饥乏,唯青城山处士范长生,资给李氏军粮,军势复振。永安元年(304年),李雄攻入成都,迎范长生为丞相。《晋书·李雄载记》云:长生“岩居穴处,求道养志。”同书《周访传》云:长生“为李雄国师,以右道惑百姓,人多事之。”这对入蜀称帝的李氏是强有力支持。故陈寅恪先生说:“巴賨为笃信天师道之民族,范长生本为天师道之教主,故其拯李氏于几亡之时,又劝其称帝者,实有宗教之背景”。(注: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可见,巴人首领李氏率流民由关陇入蜀,又转败为胜建立政权,均依其固有的宗教信仰和道教教团的支持。
    《舆地志》曰:晋永嘉之末,阴平(治今甘肃文县西)太守王鉴以郡降李雄,“晋人因是悉流移于蜀、汉,其氐羌并属扬茂搜”。(注:《太平御览》卷一六七,州郡部二。)杨茂搜为仇池氐王。当阴平郡晋(汉)人均流移蜀、汉附于李雄时,氐羌则附于氐人首领而不附巴人首领。《晋书·李特载记》有“北土复号为巴氐”之说;《通鉴》卷八二亦谓李氏“迁于略阳北土,号为巴氐。”旧说遂以李氏为氐族,或以成汉为氐族政权。但李氏出自巴人(或賨民),并非氐类。
    凉山州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在西昌市南郊首次发现两座成汉时期墓葬,获得一镇墓武士俑。陶俑出土时立置在墓门外侧。俑额顶戴角形冠饰,长眉、圆目、大口,嘴角两侧各有一绺长胡。耳阔宽大,耳垂下有穿孔。双手握一环首长柄刀于胸前。陶俑神态威严,可能与成汉的统治者“賨人”有关。(注:《西昌首次发现成汉墓》,《中国文物报》1990年8月9日第1版。)成都市浆洗街成汉墓也出土过同类陶俑。周一良先生认为,《晋书》以李氏作巴氐者误,《通鉴》八二亦沿《晋书》而误。賨民流移之略阳等六郡为氐人聚居之地,李氏可能多少受氐族影响,然自史籍考察,李氏始终有别于氐族。依《华阳国志》及《十六国春秋》之载,是作巴人为确。(注: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6页。)
    愍帝建兴二年(314年),汉中乱、郡人张成等以地归于成汉。于是李雄北取汉中,东略涪陵、巴郡,又复取巴东、建平二郡。北境与前赵为邻。明帝太宁年间,仇池氐王杨茂搜子难敌为刘曜所破,南投成汉。《晋书·石勒载记》云:成帝咸和初,后赵石勒大败刘曜,杀之。追其子刘熙,克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又攻集木且羌于河西,“俘虏数万,秦陇悉平”。咸和五年(330年),石勒败休屠王羌,徙秦州夷豪五千户于雍州(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在此前后,“蜀梓潼、建平、汉固三郡蛮巴降于勒。”按:梓潼郡治所在梓潼江东岸,其地北接汉中。建平郡治今巫山县。但《晋书·地理志》益、梁二州均无汉固郡,亦非成汉新置。(注:李雄玉衡二年(312年),曾分蜀郡置汉原郡,治今四川崇庆县西北,处蜀中腹地,与后赵相隔甚远。)汉固郡疑是汉中郡之误。成汉时,汉中为梁州八郡之一,与后赵之秦、雍二州相邻。此三郡“蛮巴”(即“巴蛮”)降于石勒,反映巴蛮一部向秦、雍流移。
    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成汉为桓温所灭,梁、益之地为东晋据有。简文帝咸安初,前秦灭仇池,欲南图梁益。《晋书·符坚载记》云:孝武宁康元年(373年),符坚遣王统、朱彤率众出汉川、毛当,徐成率步骑出剑阁,入寇梁益。晋梁州刺史“杨亮率巴、獠万余拒之,战于青谷(今陕西洋县东北),王师不利,亮奔固西城(今安康西北汉江北岸),彤乘胜陷汉中。”早在李雄时,獠人已出现于蜀中不少地区。(注:拙著:《中国中南民族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20-121页。)符坚寇蜀时,獠人已进入汉中,并与巴人联合,支持东晋以拒前秦。《御览》卷一二三引《十六国春秋·前秦录》曰:前秦建元十年(374年)夏四月,坚下书曰:“巴夷险逆,寇乱益州,招引吴(即东晋)军为唇齿之势,特进镇军将军护羌校尉邓羌可帅甲士五万星言(夜)赴讨。”可见益州巴、獠联军是以巴人为主力。《符坚载记》又云:同年五月,蜀人张育、杨光等起兵二万,“与巴、獠相应,以叛于坚,”并遣使向东晋请兵。晋益州刺史竺瑶率众三万攻垫江,姚苌退走。张育自称蜀王,“与巴、獠酋帅张重、尹万等五万人进围成都。”后因张育、尹万争权,举兵相持,被前秦各个击败。最后张重战死,巴、獠被斩首二万三千级。在残杀巴、獠以后,前秦在益州的统治才得以维持。
    北魏宣武帝元恪时,曾收汉川至于剑阁,其梁州治于南郑、益州治于晋寿(今四川广元市南),用巴人酋帅统率獠人。《魏书·獠传》云:“朝廷以梁益二州控摄险远,乃立巴州(治今巴中市)以统诸獠。后以巴酋严始欣为刺史。又立隆城镇(今仪陇县西北),所绾獠二十万户,彼谓‘北獠’,岁输租布,又与外人交通贸易。巴州生獠并皆不顺。其诸头王每于时节谒见刺史而已。”此巴州即宕渠巴人故地。巴酋严始欣所统之“北獠”已纳入编户,又与汉人有贸易来往。当地巴人的发展水平当高于“北獠”。元诩孝昌初,巴酋严始欣贪暴,诸獠相率反叛,攻围巴州。严始欣“虑获罪谴”,率部叛魏,附于梁朝萧衍,其结果必然趋于汉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