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晚商时期商文化东进通道初探(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原文物》 庞小霞 高江涛 参加讨论

而在鲁南汶泗流域,基本未见到属于这一时期的商文化遗址,显然早商时期商文化可能尚未控制该地区。因而早商时期商人可能尚未利用济水-泗水通道到达淮河下游或者长江下游地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泗水流域的兖州椁椤村遗址发现零星早商遗存,似乎表明商人有控制该地区打通泗水通道的迹象。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有学者认为早商向鲁西南和苏北地区的扩张主要是为获得江淮下游地区的铜、锡、铅而控制泗水南北交通线(该文又称这条线为金道锡行的东路),并依据安徽和江苏出土的青铜器认为很可能这个时期泗水交通线已经使用“。笔者认为,从中商二三期以及晚商时期商人确在为控制济水-泗水这一南北主要水道所作的努力表明,商人在早商向鲁西南和苏北扩张可能确有这种动机,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早商时期商人已控制了这一水道。文中所言的江苏连云港出土的青铜器即使确为商文化青铜器,其出土地点远离这一水道,显然,没有多少意义。更何况据我们上文分析早商时期商文化尚未控制泗水流域,远在江苏的连云港此时更不在商文化分布范围内,该青铜器时代属于商末周初,出现在此地并不能说明早商时商文化已到达该地区。而安徽铜陵的青铜器为零星出土,且紧邻属于早商文化大城墩类型(35),与笔者上述所言水道关系不大。
    中商时期,菏泽至济南沿古济水沿岸的中商文化遗址逐渐增多。目前遗址面积较大、规格较高的是济南大辛庄(36)、长清前平(37)。此外尚有茌平南陈庄(38)、章丘马彭北(39),禹城蒋芦、周尹,齐河尹屯、曹屯(40),邹平丁公(41)等。这些遗址沿济水两岸分布的特点很可能表明中商时期商人已控制这一通往鲁北的主要通道。大辛庄遗址位于济水南岸,正处于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要道上,其作为连接东部和中原的枢纽很可能自中商时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鲁南济水-泗水通道自中商时期被商人着力经营。目前在汶泗流域发现的众多中商遗址证明了这一点,其中比较重要的遗址有泗水天齐庙(42)、尹家城(43),济宁凤凰台(44)、潘庙(45),滕州前掌大(46)、轩辕庄、吕楼、大康留(47),江苏徐州高皇庙(48)、铜山丘湾(49)等。这些中商遗址多分布于泗水两岸,尤其滕州地区的几处遗址出土青铜器,且地理位置又处于沟通黄河和江淮下游地区通道的关键部位,商人在此形成密集分布的聚落群很可能与控制这一水道有关。
    四、东进通道的功用及相关问题
    关于商文化向东扩展其政治军事势力的原因,近年有学者提出是为了保障中心都城地区的自然资源的供给(50)。目前来看,晚商时期商文化东进海岱地区的主要原因很可能缘于控制鲁北的海盐生产及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铜、锡等青铜原料北运。因而,晚商东进通道的主要功能是向都城地区输送盐、铜、锡等,或可直称这一通道为“盐路”和“铜路”。商代晚期鲁北的海盐生产已得到相关考古学的证据(51),由鲁北海滨进入古济水-济南-菏泽顺古济水向西进入王畿区后运达商都的盐路较为清晰,在此不赘述。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铜料进入中原的铜路则较为复杂,刘莉、陈星灿先生提出主要的线路至少有三条路线,即西路、中路和东路。
    西路为长江中游经汉水、丹江、洛河和黄河,到达都城。值得注意的是,早商时期汉江、丹江以及淅水两岸甚至流域内基本未见到明确的商文化遗址,丹江岸边的淅川下王岗遗址虽有二里头文化遗存,却没有任何商文化遗存(52)。换言之,商文化并未控制汉水以及丹江流域,通过此通道商王朝运输铜料恐不大可能。至于西路的长江经汉水及支流白河入南阳盆地,翻伏牛山分水岭,再沿沙河水系经鲁山、临汝,达伊洛盆地以至商都这条支线,同样因沿岸地区少见早商遗存,只能存疑。中商时期也存在上述情况,晚商时期所言西路通道也仅见南阳十里庙一处含有商文化遗存的遗址(53)。所以,在商代此西路是否为商王朝用来输入铜料等所需资源目前不敢断言。
    中路为长江中游北上淮河,经过其支流汝河等进入商文化腹地以至商都。值得注意的是,此通道有着兴衰演变的过程。由商文化在通道范围内的分布可见,早商以及中商时期,商王朝应控制该通道用于运输铜料等资源。然而至中商末,商文化由长江以南向北收缩,商文化盘龙城遗址以及整个盘龙城类型逐渐废弃。相当于殷墟一期时,长江流域盘龙城类型商文化控制地区已基本为土著地方性文化所覆盖。通道北上的淮河及支流区域也少见商文化遗址。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中商末期的中路商王朝或许已不再使用而废弃。
    东路为长江、淮河和泗水,经济水西行进入黄河以至商都。前文已述早商时期商王朝并未控制进入海岱地区的济水-泗水这一水道。此外,鲁西南、皖北、苏北相连地区基本未见到早商文化遗址(54),也即笔者所言殷末征人方的那条东进通道此时商人并未打通。中商时期,东路与中路应大体同时并存,前文已有所述。
    值得注意的是中商文化之后,对于商王朝而言,中路基本废弃不用。晚商早段尤其武丁时期,考古和卜辞材料表明商王着力开拓西方疆域,频繁征讨土方、鬼方等。迫于形势商王朝无力重振南方,以致对南方的控制大大削弱甚至势力回缩。东方地区同样受此影响,原苏北地区的几个遗址不见商文化遗存,商文化退出徐淮地区。但我们同时注意到泗水流域鲁南鲁中这一时期商文化虽有所减少,然仍至少有济宁南赵庄(55)、潘庙(56)、凤凰台(57)、张山洼(58)等几处遗址。而豫东鲁西南区变化不大,仍为商文化牢固控制。鲁北地区的商文化延续中商时期势力范围同时向东有所拓展,桓台史家商文化重要遗址开始出现”。所以,整体而言晚商早段商王朝应仍控制着中商时期的东进通道或者前文所言通道东路的主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