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秦公帝王陵园考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博》 徐卫民 参加讨论

三、栎阳陵区
    秦献公二年徙都栎阳,直到孝公十二年迁都咸阳,栎阳为都34年,其间只有献公和孝公两位秦公,他们二人的墓葬,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献公葬嚣圉”、“孝公葬弟圉”,“嚣圉”所在不详,“弟圉”据《水经·渭水注》云:“白渠又东支渠出焉,东南迳高陵县故城北,又东迳栎阳北。白渠又东迳秦孝公陵北,又东南迳居陵城北,莲芍城南,又东注金氏陵……”。白渠在栎阳城北,今康桥和关山镇以南,莲芍故城在今渭南市下邽镇附近,由此可知秦孝公陵所在的弟圉应在栎阳城东、下邽镇以西一带。据考古钻探所知,栎阳城的东北郊为王陵,东南郊为一般人的墓葬。(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栎阳发掘队:《秦汉栎阳城遗址的勘探和试掘》,《考古学报》1985年3期。)那么献公的陵墓也应在孝公陵附近。
    献公和孝公的陵墓在《云梦秦简·法律答问》中也有提及,“何为甸人,守孝公献公冢者殹”。何为冢呢?扬雄《方言》云:“冢,秦晋之间谓之坟”,《周礼·冢宰》云:“山顶曰冢”。《周礼·序官·冢人》也云:“冢,封土为丘陇象冢而为之。”从其所言,冢就是在墓上筑起了象山顶一样的封土。说明献公、孝公陵上已开始筑起封土了。
    有人指出,秦献公和孝公的陵墓在秦东陵,(注:韩伟、程学华:《秦陵概论》,见《考古学研究》,三秦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秦东陵所埋葬的秦王,史书中均有记载,而献公、孝公的陵墓,史书记载根本不在东陵,而在栎阳附近。两个陵区之间无必然的联系,在这两个陵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咸阳西北的公陵和永陵区。
    四、咸阳陵区
    秦都咸阳的帝王陵分布都城的西北方和东南方,有惠文王陵、武王陵、昭襄王陵、孝文王陵、庄襄王陵、秦始皇陵。离都城最近的是惠文王和武王陵,较远的为秦始皇陵。
    (一)秦惠文王、武王陵
    惠文王、武王陵位于都城咸阳的西北方,在今咸阳北的周陵中学附近。就是以前讹传的周文王陵和周武王陵。《长安志》卷十三咸阳云:“周文王陵在县北一十五里毕原上,武王陵在文王陵北。周公墓在文王墓东”。之所以会出现讹传,是由于古人对毕原的所在有歧义。
    关于毕原及墓葬的所在位置,一说毕在渭南镐京附近。《史记·周本纪》云:“周公葬于毕,毕在镐东南杜中”。镐指西周都城镐京,遗址在今长安县斗门镇附近。杜指周时杜伯国,秦时的杜县,即今西安市杜城村附近。《括地志》记载周文王、周武王陵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和《史记》记载位置相近,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毕原在咸阳北。《史记·鲁周公世家·正义》引《括地志》:“周公墓在雍州咸阳北十三里毕原上”。
    笔者认为古代的毕原有两个,一在渭河南的镐京一带,一在咸阳。正如《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一有二毕原,万年县云:“毕原在县西南二十八里。诗注云:毕,终南之道名也。书云:“周公薨,成王葬于毕是也。”又咸阳县云:“毕原,即县所理也……原南北数十里,东西二、三百里,无山川陂湖,井深五十丈,亦谓之毕陌。”但周文王、武王的陵墓应在其时的都城镐京一带,这也符合古代陵墓随都迁移的规律。
    实质上早在三国时,魏刘劭已指出这两座陵墓非文王、武王的陵墓,“秦武王冢在扶风安陵县西北毕陌中大冢是也,人以为周武王冢,非也。周武王冢在杜中”(注:刘劭:《皇览》。),《史记·秦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也云:秦悼武陵在雍州咸阳县西北十五里也”,关于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墓,古代文献中多记载在渭河以南的镐京附近。
    对于周天子墓地所在,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指出:“所谓周公葬我毕,毕在镐东南杜中”,即在今长安县杜曲一带。司马迁是距周代较近的史学家,其治史态度一向以严谨著称,所以其论是可以信服的。
    《皇清经解》引孙星衍《毕陌毕原考》指出:“毕陌在渭水北,秦文王、武王所葬,即今咸阳之陵,先诸书甚明,其误自宋人始。”
    何况周文王、武王当时的墓是没有封土的,这是因为一则当时“不封不树”,二则据《汉书·楚元王传》云:“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樗里子葬于武库,皆无丘垄之处”,又指出“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其意为从古代到惠文王以前的秦诸公、王陵墓皆无封土,而惠文王、武王才有封土,由此可见,咸阳周陵中学附近的周文王陵和周武王陵为秦惠文王陵和武王陵,是后代人把渭河南的毕原混淆为渭北咸阳原的毕陌,而周文王、武王的陵墓区在渭河以南的镐京附近。
    二陵封土均为覆斗形,惠文王陵(即公陵)高11.8、底边长78、顶边长48米;悼武王陵(即永陵)在惠文王陵北200米处,高12.3、 底边长71、顶边长14米。1973年7月,在公陵南40 米处地下未经扰乱的地层中,出土战国圆形瓦当两种,其形制相同,泥质夹沙,灰陶,面径12厘米,无边轮,当面有一凸圆,径10.3厘米,纹饰用圆印模制,中内十字单线分四区,各饰云纹。(注: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志·文物志·古墓葬》,三秦出版社1995年8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