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戊戌时期谭嗣同和严复的理想社会模式之比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苏中立 参加讨论

2.高级的理想社会目标
    谭、严二人既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治化隆”,“极强盛”(注: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下册,第325页。),“强且富”,“诚富诚强”(注: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第1册,第24、26、24页。),又认为他们并非“至治极盛”,“夫自今日中国而视西洋,则西洋诚为强且富,顾谓其至治极盛,则又大谬不然之说也。”(注: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第1册,第24、26、24页。)他们当时看到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主要是贫富不均,把西方社会主义叫做“均贫富党”。谭嗣同说,“夫以欧美治化之隆,犹有均贫富之党,轻生命以与富室为难。”因此,“以心挽劫者,不惟发愿救本国,并彼极强盛之西国,与夫含生之类,一切皆度之”,使中国和西方各国均进入更高的“大同之治”(注: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下册,第358页。)。严复说,西洋各国,“垄断既兴,则民贫富贵贱之相悬滋益远矣。……是以国财虽雄而民风不竞,作奸犯科、流离颠沛之民,乃与贫国相若,而于是均贫富之党兴,毁君臣之议起矣。”因而提出了“致太平”、达“至治极盛”的高级理想社会目标。(注: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第1册,第24、26、24页。)
    综观谭、严二人的论述,其高级理想社会目标的情景如下:
    第一,社会经济方面。在机械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使社会更加富饶,并由贫富悬殊到贫富均,家给人足。
    第二,社会管理方面。由有君主到无君主,无国家、无战争,远近大小若一,贵贱平,刑措不用,人人自由,遍地民主。
    第三,社会关系方面。由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到人人平等,视其人,同胞也。
    第四,社会风气方面。民皆贤、皆智,无猜忌,无权谋,无彼我,社会为公,道不拾遗。
    (三)都有两种思想资源
    谭、严二人的理想社会模式是甲午战后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其思想资源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
    谭嗣同受《礼运》大同思想的影响是明显的。当他从梁启超处得知康有为“所发明易春秋之义,穷大同太平之条理,体乾元统天之精意,则大服。”(注: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饮冰室合集》,专集之1,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109页。)之后,“亦盛言大同,运动尤烈。”(注: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专集之34,第61页。)康有为说,谭嗣同“闻吾谈《春秋》,三世志太平,其道终于仁,乃服孔教精。”(注:康有为:《六哀诗》,《谭嗣同全集》下册,第548页。)钱穆则说:“《仁学》者,实无异于《大同书》也。大同即仁之境界,冲决网罗,即《大同书》之破除九界。”(注: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76页。)谭嗣同自己也承认《仁学》的思想来源包括“《易》、《春秋公羊传》、《礼记》”等等。
    与此同时,谭嗣同亦深受西方社会主义、特别是《百年一觉》的影响。《百年一觉》出版于1888年,是美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贝拉米所著的幻想小说,风行欧美。1891年12月至1892年4月,李提摩太翻译书中一部分刊登在《万国公报》第35~38册上,译名为《回头看纪略》,1894年广学会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百年一觉》。书中描绘了公元2000年时一个空想的社会主义景象: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美满幸福,精神生活高尚多样,人人平等,只有作官与作工的分工。此时“真所谓大同之世也”。该书出版后,对我国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注:参见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9~413页。)康有为在万本草堂讲学时,说“美国人所著《百年一觉》是大同的影子”(注:康有为:《万木草堂口说》,《康有为学术著作选》,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33页。)。孙宝瑄在日记中写道,他读了《百年一觉》之后,“为之舞蹈,为之神移”(注: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7、106页。)。当时的中西书目、书录乃至光绪帝订购的西书中,也都列有这部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谭嗣同读了《百年一觉》。他在《仁学》中概述其内容时说:“千里万里,一家一人。……若西书中《百年一觉》者,殆仿佛《礼运》大同之象焉。”(注: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下册,第367页。)这后一句话,正是中西思想结合在理想社会模式中的一种典型反映。
    严复也是将传统的“世之所以得致太平者”与西方的“均贫富之党兴”联系起来(注: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第1册,第24、26、24页。),将我国古代的“井田之制”与西方近代的“社会主义”相比附,并说:“今之持社会主义,即古之求均国田者也。”(注:严复:译《法意》按语,《严复集》第4册,第1023页。)这种比附也是中西思想结合在理想社会模式中的一种反映。
    (四)他们提出理想社会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谭嗣同认为,“惟性无不同,即性无不善,故性善之说,最为至精而无可疑。”(注:谭嗣同:《报贝元徵》,《谭嗣同全集》上册,第200页。)他虽然讲人性善,但对人的情和欲是充分肯定的,认为“言性善,斯情亦善”。“天理,善也;人欲,亦善也”(注: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下册,第301页。)。从而使其带有自然人性论的色彩。他在谈到“以太”之“显于用”时,曾提到孔子之“仁”、墨子之“兼爱”、佛教之“慈悲”、耶教之“爱人如己”、“视敌如友”,认为“学者第一当认明以太之体与用,始可与言仁”(注: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下册,第293、294页。)。可见,《仁学》的前提就蕴涵着谭嗣同的人道主义思想。
    严复也认为“斯民之好善固同”,“仁心之用,发于至性之自然”。从这种自然人性论出发,强调指出:“使人道必以仁为善长,则兼爱之说,必不可攻。”他不仅肯定墨子的“兼爱”,就是对孟子的“恻隐”、耶教的“爱仇”也深表赞同,他不仅认为“独平日冒险救人,本于人心”,就是西方“持社会主义”的人,也是出于“怜闵”之心。(注:严复:译《法意》按语,《严复集》第4册,第1019、1003、1023页。)他把西方社会主义者统归之为人道主义者,显然是缺乏科学分析的,但这正反映了严复自己提出理想社会模式的人道主义思想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