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祁充格,姓乌苏氏,世居瓦尔喀。初隶满洲正白旗,后隶镶白旗。太宗时曾掌书记,任礼部启心郎、佐领。崇德元年(1636)随宗室巩阿岱征明义州大捷,后被革职。顺治时起为弘文院大学士,为《明史》、《太宗实录》总裁官之一。 ⑥《郎潜纪闻二笔》卷十“国初满洲武将得力于三国演义”还载:“嘉庆间,忠毅公额勒登保初以侍卫从海超勇公帐下,每战辄陷阵,超勇曰:‘尔将材可造,须略识古兵法。’以翻清《三国演义》授之,卒为经略……盖超勇亦追溯旧闻也。”第514页。 ⑦有关内翻书房设立时间、人员编制、职掌演变等问题的考证,参见赵志强《论清代的内翻书房》,《清史研究》》1992年第2期。 ⑧《钦定大清会典(光绪朝》卷三,“内翻书房”记载,乾隆朝中期以后始定为:“管理大臣,以满洲军机大臣兼管,掌翻清译汉之事,“提调官,二人;协办提调官,二人;收掌官,四人;掌档官,四人,皆由管理大臣于翻书房行走官内酌委,掌文移档案。兼行走官,翰林院官二人,内阁中书各部院司官笔帖式无定额,各以通于翻译者兼充。翻译官,四十人,掌翻译之事。”第1册,第0054页。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据清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景印,1976年10月。 ⑨《清宫述闻》引《鸿雪因缘图记》:“康熙间,存斋公和素官内阁侍读学士,兼武英殿翻书房总管。”第335页。 ⑩康熙帝:《御制清文鉴序》,见《御制文集》第三集,卷二十,第10页。江桥据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康熙四十七年武英殿刻满文本《han i araha manju gisun i buleku bithe》(《御制清文鉴》)转写《御制序》,见江桥著《康熙《御制清文鉴〉研究》,附录一,第185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 (11)康熙九年正黄旗教习廖纶玑译自明代张自烈所撰同名词典《正字通》(满汉),只能算是一部译著。 (1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二年四月十二日辛亥,中华书局1984年8月版,第一册,第93-94页。另,《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四十二,《清史列传》卷六傅达礼传均有记载。如《清史列传》记康熙十二年(1673)四月上谕礼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傅达礼:“满、汉文义,照字翻译,可通用者甚多。后生子弟渐致差谬。尔任翰林院掌院,可将满语照汉文字汇,发明某字应如何用,某字当某处用,集成一书,使有益于后学。此书不必太急,宜详慎为之,务期永远可传,方为善也。”(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册,第376页。) (13)参修官员的详细情况,见江桥著《康熙〈御制清文鉴〉研究》,附录一,2、3(第194页、第206-208页)。聆听并接受康熙皇帝动议的第一人傅达礼因早卒,未能完成斯任,没能列入纂修官员名单。 (14)康熙帝:《御制清文鉴序》,见《御制文集》第三集,卷二十第10页。江桥著《康熙〈御制清文鉴〉研究》据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康熙四十七年武英殿刻满文本《han i araha manju gisun i buleku bithe》(《御制清文鉴》)转写《御制序》,并收录标点汉文《御制清文鉴序》。本文标点系作者所为,与江桥有异。 (15)江桥以为:“因为康熙《御制清文鉴》是一部分类词典,从理论上讲,多义词的每一个词义都会列在相应的类目中,故此词条的数目比实际拥有词的数目要高。”见江桥著《康熙〈御制清文鉴〉研究》,第3页注3。 (16)关于这部书的名称,李德启编、于道泉校《国立北平图书馆故宮博物院图书馆满文书籍联合目录》著录为《御制满蒙文鉴》,xan i araha manju monggo gisun i buleku bitxe.(北京,国立北平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1933年6月,第29页),富丽编《世界满文文献目录·初编》著录为《御制满蒙文鉴》(无满文)(北京,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1983年,第76页),黄润华、屈六生主编《全国满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著录为《(御制)满蒙文鉴》,manju monggo gisun i buleku bithe.(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页),韩国汉城大学成百仁称其为“《御制清文鉴》满蒙文本(1717序),Han i araha manju gisun i buleku bithe.”([韩]成百仁,《〈御制清文鉴〉和〈御制增订清文鉴〉》,载《满学研究》第六辑,民族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23页)。江桥以为该书书签上的满、蒙文义完全相同,满文为han i araha manju monggu gisun i buleku bithe,应直译为《御制满洲蒙古文鉴》,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康熙五十六年刊本中夹有黄纸签,上书汉字“蒙古字合刻清文鉴”字样。而且《清实录》和《圣训·文教》中记有康熙上谕:“……修成满洲、蒙古合璧清文鉴一部。”《清史稿·本纪》记载:“四十九年庚寅春正月庚寅,命修满蒙合璧清文鉴。”结合此“文鉴”的编纂情况、史料记载、满文原文并照顾到整个御制《清文鉴》系列名称的统一性,似应称为《御制满洲、蒙古合璧清文鉴》或《御制满蒙合璧清文鉴》为宜。见江桥著《康熙〈御制清文鉴〉研究》,第158-160页。 (1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993件“武英殿总监造和素等奏《热河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八月初印完折”(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7月版,第80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