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既反“左”又反右,保证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 在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就根据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及时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1952年6月6日,他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为第三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起草的文件上批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18)这表明,毛泽东已把解决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是解决的方式方法还不成熟。当中央决定从1953年起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毛泽东已在开始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了。从1952年9月,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逐步完成,毛泽东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他认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采取逐渐推进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政策,一步一步地向前过渡,即使社会主义因素一年一年地增加,争取用10年到15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完成这一过渡。而不是等到10年到15年以后,才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实行向资产阶级全线进攻的突变。”(19)毛泽东的这些构想,显然已不同于进城时中央和他本人的设想,对于这些构想中央领导同志是同意的。到1953年6月15日,基本上形成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后经中央多次开会讨论以及对有关文件修改补充,到1953年12月形成了完整的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20)这个总路线,是把马克思、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同中国当时的实际相结合,在借鉴苏联的经验及总结中国的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不仅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而且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毛泽东曾指出:“这条总路线的许多方针政策,在一九四九年三月的党的二中全会的决议里,就已提出,并已作了原则性的解决。”(21) 为了正确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一化三改”的历史任务,党中央和毛泽东针对建国初期历次运动中出现的或“左”或右的现象,及时提醒全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主观主义,防止犯“左”倾或右倾的错误。195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指出,“这件事应当唤起我们各级领导机关的注意。”指示分析了产生官僚主义等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指出了解决办法,提出了克服这种现象的长期性。指示中指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22)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是主观主义的重要表现,是党政干部脱离群众、“不了解和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痛苦,不了解和不关心基层组织情况”,工作忽左忽右的主要根源。克服了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避免了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就能保证党的方针路线的贯彻执行。于是在1953年开展了一个以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为主要内容的“新三反”斗争。 在“新三反”斗争中,党中央及时批转了全国各地开展“新三反”的情况,指导运动顺利进行。在现已掌握的材料中,仅毛泽东亲自做过的讲话、批示、批语和批转的材料多达26处,可见对此项斗争重视程度。毛泽东还在阐发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程中,多次提醒全党要谨慎从事,防止急躁冒进,避免犯主观主义的错误。1953年4月2日,毛泽东在《中央关于同意推迟执行群众性戒烟运动的指示的电报》中指出:“凡对生产有妨碍的工作,不论是中央哪一个部门部署的,只要当地党委认为有必要推迟进行,均可提出请求,推迟进行。此外,根据主观主义设想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任何上级的命令指示,必须加以废止或修改者,地方党政有权提出意见。遇到这种情况,地方党政从实际出发提出意见,是正确的;不提意见,将不正确的命令指示,违反群众意见,硬着头皮往下摊,则是不正确的。”(23)这充分体现了我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有人认为过渡时期太长了,发生急躁情绪。这就要犯‘左’倾的错误。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他们没有懂得革命性质的转变,还在继续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不去搞社会主义改造。这就要犯右倾的错误。”“我们提出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比较好。所谓逐步者,共分十五年,一年又有十二个月。走得太快,‘左’了;不走,太右了。要反‘左’反右,逐步过渡,最后全部过渡完。”(24)不久,毛泽东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说:“中国农业现在大部分是个体经济,要有步骤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要坚持自愿原则。不去发展,就会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右倾。搞猛了也不行,那是‘左’倾。要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我们历来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也不打只有准备但无把握之仗。过去打蒋介石,开始有些人犯主观主义错误,后来经过整风,反掉了主观主义,就打了胜仗。”(25)毛泽东提出的在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要反“左”反右、逐步过渡的思想既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反映出中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也是我党能够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前提条件。 在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高潮中,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为了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必须实行集体领导,反对分散主义,反对主观主义”的艰巨任务。毛泽东在1953年夏季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要反对主观主义,既反对盲目冒进的主观主义,也反对保守的主观主义。过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犯过主观主义的错误,有右的也有‘左’的。陈独秀、张国焘是右的,王明是先“左”后右。延安整风的时候,集中反了教条主义,附带反了经验主义,二者都是主观主义。理论与实际不结合,革命就不能胜利。”这是血的教训。“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也有主观主义。急躁冒进或保守,都是不按实际情况办事,都是主观主义。不反掉主观主义,革命和建设就不会成功。……希望不要用很长的时期,基本上把领导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反掉,努力使主观与客观相结合。”(26)1953年开展的“新三反”斗争和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使全党端正了思想路线,统一了认识,从而在胜利面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为全面贯彻实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打下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