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宋代参知政事与宰相之关系初探(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诸葛忆兵 参加讨论

二、北宋初期参知政事职权的演变
    从理论上讲,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副手,地位、职权、作用应该维持不变。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参知政事的地位和职权却不断发生变化。封建专制社会,从本质上说是“人治”社会,实行皇帝专制独裁。所以,皇帝个人的好恶往往决定权力的重新分配。有时,皇帝直接下诏书,体现自己的意志,使参知政事的地位和职权发生明显变化。
    宋初宰相与参知政事的关系,一直延续到开宝六年(973 )才开始发生变化。到这一年,赵普独相已10个年头。因其长时间独揽中书事权,在朝廷中的势力日益膨胀,逐渐出现揽权、独断等情况,引起太祖疑忌,恩宠渐衰。这一年里发生的四件事,可以看出太祖对赵普态度的改变。其一,太祖到赵普家,偶尔发现吴越王钱俶遣使送给赵普的10瓶瓜子金,太祖虽然命赵普“受之无妨”,却又叹息说:“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其二,“故事,宰相、枢密使每候对长春殿,同止庐中。上闻普子承宗娶枢密使李崇矩女,即令分异之。”其三,权三司使赵玭揭发赵普私贩秦、陇大木,太祖大怒,“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其四,雷有邻击登闻鼓,状告赵普,授秘书省正字[1] (皆见《宋史·赵普传》)。
    太祖既对赵普有猜疑之心,自然想方设法削减赵普的权力。从制度上略加改变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其举措便是提高参知政事的地位,扩大参知政事的权力,以分宰相之权。开宝六年六月壬寅(20日),“诏参知政事吕余庆、薛居正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庚戌(28日),“复诏薛居正、吕余庆与普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2](《长编》卷14)至此,参知政事获得了与宰相共同议政、轮流执政的权力。八月,赵普罢相。九月,以薛居正、沈义伦为相,以卢多逊为参知政事,这是北宋开国以后宰相班子的第二次大变动。随着最受皇帝信赖的独相赵普的下台,参知政事的地位有了相应的提高,职权也随之膨胀。
    参知政事的第二次地位提高和职权扩大,是至道元年(995 )四月之事。这一次则是中书宰相主动相让的结果,《长编》卷37载:
    戊子(12日),诏自今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其位砖先异位,宜合而为一;遇宰相、使相视事及议军国大事,并得升都堂。先是赵普独相,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其后普恩替,始均其任,既而复有釐革。吕端初与寇准同列,及先任宰相,虑准不平,乃上言:“臣兄余庆任参知政事日,悉与宰相同,愿复故事。”上特从其请,亦以慰准意云。
    显然,太祖开宝六年以参知政事分宰相之权的作法是一种临时举措,事后又恢复了原状(注:关于开宝六年以后到至道元年之间的参知政事的地位和职权的变化,张其凡先生的《宋初中书事权初探》一文中有较详尽的排列和推测,可以参阅。《宋初政治探研》,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吕端“有器量,宽厚多恕”,与寇准一起深得太宗信任。吕端和太宗都看到寇准卓绝的才干,期望他能多发挥作用,利国利朝廷。所以,一经吕端提议,太宗马上同意。
    寇准为人刚强自任,揽权专恣,因此触怒太宗,至道二年(996 )七月罢免,不久出知邓州。参知政事地位随之调整,《长编》卷40载同年闰七月辛未(3日)诏:
    自今中书门下只令宰相押班、知印。其参知政事,殿廷别设砖位,次宰相之后,非议军国政事,不得升都堂;祠祭、行香、署敕,并以开宝六年六月庚戌诏书从事。
    这次调整参知政事的职权,不是回到开宝六年之前,而是取消了参知政事俨然可以与宰相分庭抗礼的地位。即与开宝六年之前相比,参知政事地位虽然得以巩固提高,《宋史》卷161 《职官志》载:“押敕齐衔,行则并马,自寇准始,以后不易。”但也明确了他们仅仅是宰相的副手,不允许押班、知印。
    三、参知政事对宰相职权的侵夺
    参知政事的职权经过宋初的几度变化,在制度和观念上给人们以如下启示:第一,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副手,在宰辅机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临时设置。第二,必要时参知政事可以作为一种制度的补充,取代宰相,行使相权。这种启示,为参知政事侵夺相权提供了可游刃的空间。
    第一,参知政事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宰相则退居其次。
    一个人跨入仕途,其升迁虽有快慢之分,但相对地需要循资渐进,时间、资历都是职务升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然个人的才能却有高下之分,时间和资历不一定能弥补才干的不足,同样难以掩饰横溢的才华。有时,才华横溢、个性鲜明、深得皇帝信赖但资历尚浅的大臣,只能屈居参知政事之职,而当时的宰相却相对平庸。此时,参知政事往往成为宰辅机构中的主要决策者,宰相反而成为其附庸。也就是说,参知政事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或者,皇帝就是信任此时的参知政事,宰相知趣退让,参知政事也将侵夺宰相的职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