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十九世纪中叶上海租界社会风尚与民间生活伦理(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月刊》 李长莉 参加讨论

这种追求奢靡享乐的趋向,与正统教化伦理所提倡的“节俭”观念是完全相悖的,但从民间的生活伦理中却可找到它的源流。一是基于肯定现世人生的“乐生”观。从早期儒学的“食色,性也”,到明王夫之的“天使人甘食悦色,天之仁也”,与此相生的是民间的“行乐”之说。宋代以后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一本启蒙读物《名贤集》中就堂而皇之地写有“有钱便使用,死后一场空”的词句。另一个源流表现为对“奢”与“俭”的中庸态度。从孔子的“奢则不孙,俭则固”,到朱熹的“奢、俭俱失中”,(16)均有民间生活的基础。“节俭”虽是传统美德,但其基础是艰于生存的小农生活,一旦财富能够满足基本生存所需而有富余,民间则有“知足”,积财不太过,及“奢俭有度”的生活态度。明清之际一位民间名士申涵光曾说:
    “俭虽美德,然太俭则悭。自度所处之地,如应享用十分者,只享用七八分,留不尽之意以养福可也。悭吝太甚,自是田舍翁举动,鄙而愚矣。”(17)
    这代表了一般平民阶层量入为出、适度享乐的生活观念。这种生活观念的思想基础是比较复杂的,既有“知足乐生”的人生态度,也有因多子继承和天灾人祸导致私有财产缺乏固定传承性而造成的“贫富无常”、“富极招灾”的“知足守度”观念。上海租界人们的商业生活,与小农经济下的生活方式已有很大不同,其收支周转速度大为加快,生存不再只决定于有限财富之内的量入为出,而是更多地依靠开辟机会。因此,原来基于小农经济之上的“节俭”观,其实际效力减弱,而“知足”、“行乐”的观念遂开始大行其道,甚而被公然倡说。1872年《申报》就曾刊登题为《劝人行乐说》的长篇评论,堂而皇之地大倡此说。文中写道:
    夫人生不过百年耳,……即使此三万六千日中,尽为追欢所乐,亦非无限光阴,终有报罢之日,况此三万六千日内,有无数忧愁困苦,疾病颠连,以及利锁名缰,衣食奔走,以阻人行乐之地。使徒有百岁之虚名,并无数岁得享生人之乐者焉。……此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古人所以有可止则之见也。独奈何彼戚戚者流,终其身乎富贵利达得失之间,使其心一刻不敢存行乐之想,使其身一日不敢居行乐之地,迨夫此愿未偿而此身已填沟壑。嗟乎!此诚令人可慨而亦可怜者矣!……然所以能自行其乐者,无他,惟老子知足二字可以蔽之。盖富贵而能知足,其乐处固不待言,贫贱而能知足,其乐处亦无尽也。”(18)
    这种被人们大加倡行的“及时行乐”的观念,正是此时奢靡之风兴起的伦理基础。
    上海租界兴起时期的另一个流行风尚是“欺诈奸伪”之风大盛。时人有言:
    往来于洋泾浜者,大抵皆利徒耳,贪、争、诈三者,无一不备,目中所见言端行信之人,卒未一遇。盖贤愚杂糅,品类不一,天资稍厚者,日变浇薄,利之所在,则不知有友谊矣。(19)
    一人曾戏作《孔方兄传》指出赚钱之道:
    孔方兄之所最恶者,仁义廉耻也,最喜者,奸刁巨猾也。……交刻薄不交忠厚,交谄媚不交刚直。(20)
    对于这种风气的养成,有人论其原因道:
    吾国商人,虽无商业教育,而颇以信义著闻于时,为外人所称道。然非所论于都会之小商,而在上海租界者为尤甚。盖上海五方杂处,良莠不齐,且人人心目中视所居为传舍,商贾尤甚。以为吾侪于此,小住为佳,何必作久远之规画,失目前之利益。于是遇有顾客,遂百出其计以欺之,搀售低货也,高抬价值也,混用伪币也,种种伎俩,匪夷所思。至礼貌疏脱,语言侮慢之怪状,则尤数见不鲜。见此现象,尤以花园、车行、戏馆、西餐饭馆、酒馆、茶馆、妓馆为最。(21)
    这种欺诈之风,显然是与正统伦理所提倡的“诚信”道德完全相悖的。形成此风的原因,在于儒家“三纲六纪”一套道德准则,是一种基于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层层外推的人际关系伦理,这种伦理观表现在民间生活中,就是一种有条件的根据亲疏关系之上的义务伦理,只在特定的人际关系网中有效,超过了这种特定的关系网络,人们就不再受这种道德约束,而在伦理传统中又缺乏作为独立社会人的个人伦理。因此,在上海租界这样的环境,人们脱离了传统的血缘亲疏关系网,而成为个人之间的独立交往,原有的“诚信”等道德准则就不再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约束力,于是没有道德约束,不择手段逐利的“欺诈奸伪”之风成行。
    从上海租界形成初期所出现的趋商之风、奢靡之风和欺诈伪奸之风这三种突出的社会风尚中,可以看到,在这块最早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交汇的地区,出现了正统教化伦理衰微,而民间生活伦理成为主流,支配人们社会生活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