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竹书纪年》西周年代的五个时段及年数推求(3)
或为:Y=128-Q 或为:y=146-Q (二)推求各时段年限的先决条件的确定 根据上列的推算方法可知:(1)X、Q、Y三个未知数值,只要确定其中的任何一个时段数值便可知道其余两个时段的数值。(2)X与Y成正比,既X值愈大Y值也愈大,Y值愈大X值也愈大:反之,X值愈小Y值也愈小,Y值愈小X值也愈小。(3)X、Y与Q成反比,即X值、Y值愈大Q值愈小,反之Q值愈大X值、Y值愈小。 求得X、Q、Y三个未知时段年数的前提是必须先求知其中之一。那么,先从那-个入手呢?让我们先看看三个未知时段诸王王年的研究现状。 从表中所显示的状况不难看出:Q值、Y值的情况过于复杂,只有X值的状况相对较为简单,便于操作。所以先来确定X值年数。 (三)各时段年限的推求 作为推求三个未知时段的先知条件--X,必须含有“11年”这个数值,即我们下面的推求是构建在《古本》所提供的武王“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基础之上的,也即起兵伐商在11年末、牧野克商在12年初,然而,11年始伐商又有两种分歧: 一是武王即位以来的11年: 一是文王受命以来的11年。 而文王受命的年限也有两种分歧: A1:7年,即受命7年而崩; A2:9年,即受命9年而崩。 这样,武王即位元年至起兵伐商:武1,可得到2个合理数值(合11年之数): 武1-1:11年,即武王即位以来的11年。 武1-2:4年,即文王受命以来的11年,减去文王崩于受命7年(11-7)。 这样,文王受命至武王伐商:X=文+武1,可得到3个合理数值(合11年之数): X1:20年(9+11),即文王崩于受命9年,加武王即位11年。 X2:18年(7+11),即文王崩于受命7年,加武王即位11年。 X3:11年(7+4),即文王崩于受命7年,加武王即位4年凡11年。 这样,西周元年至昭王末年:Q=100-X,可得3个数值: Q1=1OO-X1:1OO-20=80年 Q2=1OO-X2:100-18=82年 Q3=100-X3:100-11=89年 这样,穆王、恭王年代之和:Y=128-Q或Y=146-Q,可得Y1、Y2两组共6个数值: 第一组3个数值分别设为:Y1-1、Y1-2、Y1-3,其数值分别为: Y1-1=128-Q1:128-80=48年 Y1-2=128-Q2:128-82=46年 Y1-3=128-Q3:128-89=39年 第二组3个数值分别设为:Y2-1、Y2-2、Y2-3,其数值分别为: Y2-1=146-Q1:146-80=66年 Y2-2=146-Q2:146-82=64年 Y2-3=146-Q3:146-89=57年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