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唐代道教内道场的设置(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 王永平 参加讨论

灵符应圣院,位于大明宫东内苑龙首池东,建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武宗佞信道教,在禁中亲修法箓, 建造了不少修道场所,此即其中之一。徐松说:“僖宗崩于灵符殿,疑即此院之殿。”(注:(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一,29页,中华书局,1985。)众所周知,僖宗也是有名的佞道昏君。看来此院是晚唐皇帝修道的重要场所。
    归真观,位于西内宫城安仁殿北。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 金仙、玉真二公主曾于此观出家修道(注:(唐)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卷下,《正统道藏》第53册,43222页。)。 看来此观为后宫妃嫔、宫人及宗室妇女的修道场所。
    三清殿,有两处,一处在西内太极宫凌烟阁一侧,另一处在东内大明宫西北。据考古发现,大明宫三清殿遗址现尚存高大的夯土台基,“当是宫廷内奉祀道教的建筑之一,它建筑之宏大,出土遗物之华贵,可以想见当时的三清殿确实是座金碧辉煌,豪华壮观的建筑”(注:秦浩:《隋唐考古》,37~38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三清为道教所崇奉的至尊神,即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三清殿即是奉祀三清尊神的建筑。
    上清观,也有两处,一处在东都宫城内袭芳院之北,另一处在西上阳宫。据《河南志》载:西上阳宫观在宫西北,内女道士所处。高宗、武后曾长期驻跸东都,这两处宫禁内观当是当时皇室和后宫妃嫔的行道场所。
    一柱观,在东都宫城内琉璃亭南。隋造,唐时继续使用。
    除上述长期性道教内道场外,唐皇室还根据需要设置过几处临时性的内道场:
    大同殿道场,位于兴庆宫勤政务本楼之北。据徐松考证:
    殿壁有李将军(思训)与吴道玄画嘉陵江山水,又画五龙,鳞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罩烟雾。开元十七年(729 年)蜀州新津县兴尼寺殿柱木文隐起太上老君像及天宝元年(742年)所得玉像老君, 皆于大同殿供养。(注:(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一,27页,中华书局,1985。)
    看来这里是唐明皇供奉老君像的内道场。
    内太真宫,为杨妃入道处。传世的唐代宫殿图本中无记载,可能是一处临时性的供杨妃名义上修道的场所。长安安邑坊有一座太真观(注:(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又《唐会要》卷50《观》条记载:“太真观,道德坊,本隋秦王浩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点校本,1025页)恐误。),为天宝五载(746 年)杨贵妃姊裴氏舍宅所置的女冠观。杨妃早于前一年八月被册立为贵妃,根本无暇居此;另外,杨妃之入道,乃为玄宗悦其容貌而欲纳入后宫的一个步骤,所以入道期间根本不可能居于宫外。宋人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说:“(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取杨氏女于寿邸,度为女道士,号太真,住内太真宫。”(注:《开元天宝遗事十一种》,131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据陈寅恪先生考证:“禁中亦或有别祀昭成窦后之处,与后来帝王宫中别建祠庙以祠其先世者相类,即所谓内太真宫。否则杨妃入宫,无从以窦后忌辰追福为词,且无因以太真为号。恐未可以传世唐代宫殿图本中无太真宫之名,而遽疑之也。”(注: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长恨歌》,3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我认为传世的有关资料之所以不载内太真宫,可能与之作为杨妃入道场所仅临时性存在过有关。
    望仙台,又名望仙观。《旧唐书·武宗纪》载:会昌三年(843 年)“筑望仙观于禁中”,会昌五年完工。这组建筑规模宏大,仅“望仙楼及廊舍五百三十九间”(注:《旧唐书》卷18上《武宗纪》,604 页。)。该道场位于大明宫清思殿之西,其建筑雄奇精巧,有如鬼斧神工。当时日本高僧圆仁在其名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中这样描述望仙台:
    高百五十尺,上头周圆,与七间殿基齐,上起五峰楼,中外之人尽得遥见;孤山高耸,搬终南山盘石作四山崖龛窟盘道,克饰精妙,遍栽松柏奇异之树。
    另有降真台,大概也是同望仙台一组的建筑,其内部陈设华丽奢美,是武宗炼制丹药的场所。据唐人苏鄂的《杜阳杂编》描述降真台内部的装饰:
    舂百宝屑以涂其地,瑶楹金栱,银槛玉砌,晶荧炫耀,看之不定。内设玳瑁金帐,火齐床,焚龙火香,荐无忧酒,此皆他国所献也。……室内生灵芝二株,皆如红玉。又渤海玛瑙柜,紫瓷盆。玛瑙柜方三尺,深色如茜所制,工巧无比,用贮神仙之书,置之帐侧;紫瓷盆容量半斛,内外通莹,其色纯紫,厚可寸余,举之则若鸿毛。上嘉其光洁,遂处于仙台秘府,以和药饵。
    像望仙观如此奢华的内道场建筑,在有唐一代也属仅见。宣宗即位,务反会昌之政,于大中八年(854年)下令改望仙台为文思院(注:(宋)王溥:《唐会要》卷50《杂记》,10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长生殿内道场,长安大明宫和东都洛阳宫城都有长生殿,华清宫似乎也建有长生殿,但此处专指长安大明宫的长生殿内道场。天宝元年(742年),“新成长生殿名曰集灵台,以祀天神”(注:《旧唐书》卷9《玄宗纪》下,216页。);广德元年(763年)改设佛教内道场;会昌禁佛时又改建为道教内道场。
    三殿道场,三殿又称麟德殿,是大明宫中规模最大的宫殿之一。唐肃宗、武宗都曾在三殿前设临时性的道场,武宗还在三殿前设九天坛,亲受法箓(注:《旧唐书》卷18上《武宗纪》,585~586页。)。
    仪鸾殿道场,唐高宗时,因久雨天涝,曾命道士刘道合于仪鸾殿临时建道场,作止雨之术(注:《旧唐书》卷192《隐逸传·刘道合》, 5127页。)。
    此外,唐代诸帝多迷信道教神仙金丹之术,所以在宫禁之内还设置过一些专门炼制金丹的内道场,如太宗曾令方士“于金飚门造延年之药”(注:《旧唐书》卷3《太宗纪》下,61页。), 玄宗时在兴庆宫专设合炼院(注:《全唐文》卷311孙逖《为宰相贺合炼院产芝草表》。 )。
    为便于行幸时行道,唐代帝王还在离宫别苑设置内道场。武则天于文明元年(684年)在“金阙亭置一女冠观,并度内人。 奉天宫置一道士观”(注:(宋)王溥:《唐会要》卷50《杂记》,102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玄宗在“华清宫中起老君殿,殿之北为朝元阁”,因天宝七载(748年)有人奏言见玄元皇帝降于朝元阁, 改名为降圣阁(注:《资治通鉴》卷216,6892页,中华书局,1956。)。
    以上这些各种形式和功能的内道场的设置,大大方便了皇室和后宫妃嫔的行道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