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魏治关城。 军都:有军都关。 轵:有轵关。 阳阿:有武靳关。 乐宁:有戍阳关。 东随:有黄岘关。 南郢州:治赤石关。 沙州:有白沙关城。 湘州:治大冶关城。 司州魏尹贵乡:有关城。 《隋书·地理志》关于“关”的记载很多,其中沿自前代者当为数不少。 这一时期津的记载很少,如《魏书》卷75《尔朱兆传》有“灅波津令”,《资治通鉴》卷121有“七女津”,《周书》卷33 《赵昶传》载“孝昌中,起家拜都督,镇小平津”。尽管如此,实际上存在的津要比这多得多,很可能与西晋及隋代相当地区之关津变化不大。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北魏后期设立的护军将军虽然在制度上仅次于领军将军,与之并置,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其地位、职能却无法与领军将军相比。领军将军自太和十七年设立一直存在到北齐末年,其作为禁卫军长官的地位始终未变;而护军将军在北魏实际只存在到宣武帝永平四年,仅十余年时间。北齐时期虽然出现了护军,但看来也是临时措置,并非固定制度。护军将军按制度规定是“掌四中及诸关津尉”,但自永平四年后四中“权隶领军”,似乎一直到北齐并不曾转归护军。而且看来四中之职相对比较独立。总体上看,北魏、北齐护军之制衰微,其政治影响不大。魏晋以来,作为中央禁卫军长官之一的护军将军最终在北齐被废罢,也就不足为奇了。相比之下,由于东、西、南、北四中郎将府要拱卫京师,作为京师外围的一道屏障,在都城新迁政局不稳(洛阳、邺城均是如此)时就显得非常重要,统治者常以宗室重臣任四中郎将盖因此故。北魏-北齐的诸关津尉分布全国,其重要性当然不可与保卫京师同日而语,但也干系王朝对全国的控制。关津归禁卫长官掌管在历史上还是首次见诸明文规定,开唐代卫(卫宫)、禁(关禁)法律合一之先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