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先秦时期的基层组织(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张怀通 参加讨论

(4)己丑卜,贞,于丘商,四月。(《乙》五二六五)
    辞(2)中的“妇妌”是商王武丁的后妃,主管商王国的农业生产等事项。“呼黍丘商”就是招呼、率领众人在“丘商”的土地上种黍。“丘商”与辞(3)中的“丘畴”(以及下文的“丘多”、“丘太”等)的构词结构相同,即是以商、畴为名的基层组织--丘。(注:卜辞中“丘商”、“丘畴”、“丘绍”等,陈梦家先生认为是“区域字在单名前”类型的地名。参见《殷墟卜辞综述》,269页,科学出版社,1956。)辞(3)是连续两日在名畴的丘中占卜。辞(4)中的“”是一种祭法。据陈梦家先生研究,殷代的一、二、三、四月所卜是为了“禾类”的收成。(注:卜辞中“丘商”、“丘畴”、“丘绍”等,陈梦家先生认为是“区域字在单名前”类型的地名。参见《殷墟卜辞综述》,225页,科学出版社,1956。)那么辞(3)、(4)所卜、所祭当然与“丘畴”、“丘商”的禾类收成有关。将三条卜辞联系起来看,丘一级组织是商代进行谷物种植、祈穰,乃至于管理、收获的基本单位。
    其次,丘是田猎、捕捞的基本单位。
    (5)戊辰卜,曰田方丘……(《京》○○○)
    (6)贞,……王其出?……自渔于丘多,若。(《佚》九二六)
    辞(5)中的“田”作田猎解。商代的田猎活动有驱赶危害庄稼的野兽,巡视边地,训练军队等重要作用。辞(6)贞问商王亲自到“丘多”捕鱼是否平安,得到的答复是没问题。可见商代田猎、捕捞等活动,有时是在“丘”的单位中进行的。
    第三,丘是征收军赋的基本单位。
    (7)……取……竹……刍于丘。(《粹》九一八)
    (8)贞,刍于丘绍。(《乙》七一一九)
    (9)贞,乎取丘太。(《明》二三二五)
    辞(7)、(9)中的“取”,从耳从又,又即手,即以手执耳之意。“取”本意是胜利者割取战败者的左耳以计战功,引申为尊者取卑者之物。(注:杨升南:《卜辞所见诸侯对商王室的臣属关系》,见前引《甲骨文与殷商史》,1983。)《韩诗外传》云:“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谓之取,不曰假。’”取是君对臣征收财物的专用词语。在商代“取”是商王凭借政权向方国或地方征收贡赋的一种行为。辞(8)中的“”当与“取”同义。刍,《诗·大雅·板》孔疏云:“刍者,饲牛马之草。”竹,其用途或与刍类似。辞(9)虽未言明所取何物,但由辞(7)、(8)例之,当也是竹、刍之类。商王从丘中征取竹、刍等草料可能供军马使用,这实际上是一种军赋。《汉书·刑法志》云:“殷、周以兵定天下矣。天下既定,戢藏干戈,教以文德,而犹立司马之官,设六军之众,因井田而制军赋。”《汉书》对商代军赋制度的记述虽有增饰之处,但不应是臆说,而是以实际情况为蓝本的。征诸卜辞可知,商代军赋的征收,是以商王的名义,以基层组织丘为单位进行的,其直接负责者可能就是“小丘臣”。
    西周、春秋时代的丘
    西周、春秋时代,丘仍然是基层地域组织。但随着国家行政机构的逐渐成熟,与商代相比,丘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一是丘与国野制度相结合,丘被纳入“野”的行政系统,政治功能加强;二是丘与井田制度相结合,丘成为井、邑之上一级管理机构,春秋后期丘的经济功能在一度弱化后开始加强,成为“匹马丘牛”与“乘马”的具体承担者,并随着税制的产生与赋税的合一,丘成了社会变革的起点。
    国野制度就是国(都城)与野(田野)分治的政治制度。国中居民是统治者及其疏远族人,称国人。国人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就是当兵做武士。居于野中的是被统治者,称野人。野人没有政治权利,他们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国与野因其居民从事的职业不同而采取两套行政系统。国中的行政系统(春秋早、中期)是、里、邑、连、乡(齐国)或邻、里、乡、党、州(鲁国)(注:《国语·齐语》,《论语》之《卫灵公》、《雍也》何晏注引郑玄语。);野中的行政系统(春秋早、中期)是井、邑、丘、甸、县、都。《周礼·地官·小司徒》云:“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按此计算,1丘共有16井,144夫。周制1井土地是1方里,16井即16方里。另据《小司徒》,周代上等之家7人3夫,下等之家5人2夫,那么1丘共有家庭约48~72户,人口约336~360口。(注:《周礼》是一部记述周代政治制度的书。关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有较大争论,但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把《周礼》作为一种重要的先秦史料来使用,应该说是不成什么问题的”(李学勤:《古乐与文化史》,《缀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本文引用的《周礼》中的数字,显然是“整齐划一”的结果,不能视为确数,但它又不可能是无源之水,当有所本,用它说明“一般情况”当无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