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蒋介石第一次下野的几个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近代史研究》 黄道炫 参加讨论

四、冯玉祥--和事?挑事?
    在宁汉冲突、蒋介石下野过程中,冯玉祥的处境与态度颇为微妙。
    冯玉祥自五原誓师后,长时期独处西北,强邻环伺,处境不容乐观。1927年4月汉方继续北伐,冯随后出师中原, 与武汉方面在河南会师,孤立处境稍有缓解。此时,宁、汉间正如水火,冯玉祥以第三力量身份出现,竟意外地在国民党内获得举足轻重地位。
    河南会师后不久,6月10日至12日,汪精卫、 唐生智等专程到郑州与冯玉祥会晤,予冯以豫、陕、甘三省军政大权,并答应每月为冯提供给养。冯则同意唐生智第4集团军回撤武汉,中辍北伐。 冯以伤亡“四百余人”(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速记录》,《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第1229页。)的代价取得河南地盘,获得向内地发展跳板,并得到武汉方面的正式委任和给养接济,所得不菲。武汉方面以食之无味的豫省地盘饵冯,换取冯的好感,并得其默许将重兵南撤,“以全力巩固两湖,其后南下攻粤或东下攻宁”(注:参见《蒋总统秘录》第6册,第167页。),可占机先,也不无所得。这一结果,予人以冯氏倒向汉方的印象。不过,冯氏自有他的打算,河南初定,基础未稳,在北进暂无可能时,放武汉军东下,由自己拿住河南地盘,何乐而不为。至于北方奉军威胁,由于东有宁方北进部队牵制,西北有已换旗倒向国民党的阎锡山掣肘,尚非当务之急。他允诺汉方军队南下,并非鼓励其发动东征,而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事实上,宁汉如果开战,对冯玉祥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宁、汉诉诸武力,东边宁军必然南撤,惯于骑墙的阎锡山也就难以凭藉,冯军防线顿然凸出,以“全军当奉军之正面……适当其冲,孤立无援,力量不足,非失败不可”(注:参见简又文《西北从军记》,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79页。)。基于这一考虑,冯氏确不欲双方武力相争。
    郑州会议后,冯氏与蒋介石间即函电往还,蒋邀冯面晤,冯欣然应允,派毛以亨专程赴徐州,安排与蒋会晤。(注:毛以亨:《俄蒙回忆录》,香港,亚洲出版社1954年版,第245页。)6月16日,蒋北上徐州,再次电邀冯氏面谈,冯随即复电,表示渴望“趋候”(注:《冯玉祥6月16日致蒋介石电》,1927年6月21日《时事新报》。)。20日至21日,双方在郑州举行会议,商谈结果,蒋介石总结三条:“(一)取消武汉伪政府,(二)赶走共产党,(三)武汉军队重回河南参加革命。”(注:蒋介石:《上海特别市全体党员欢迎大会演说》,1927年7月7日《申报》。)冯玉祥则归纳为:“(一)鲍罗庭为共产党员,应令其回国;(二)卖国军阀是共同敌人,应一致征讨。”(注:《冯玉祥日记》(全)第8卷,第56页。)总起来看,冯氏在反共问题上倾向宁方, 并明确要求汉军南下后不应东征,促汉方“通力而合作”(注:《冯玉祥致汪精卫等马电》(黄郛代拟),《亦云回忆》上,第283-286页。),这一态度对汉方东下攻宁,有所牵制。同时,他也拒绝了蒋氏拉拢攻汉的企图,指出:“目下军事胜利,宁、汉两方宜集中势力,乘胜北伐,使敌不得休息。”“若武汉方面乃一家人,小有意见,不难谅解,不宜轻启兵端,自相残杀,予敌人以反攻之机。”(注:《冯玉祥日记》(全)第8卷,第55页。)冯玉祥最欲避免的还是宁汉开打, 奉张南下之局。会后,他甚至调集岳维峻、孙连仲、方振武等精锐部队沿襄阳-信阳-许昌-线环形展开,声言要“保障政治,防止阋墙”(注:《请李宗仁一意北进电》,转引自张学继《1927年蒋介石下野的原因》,《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6期。),摆出武力调停的姿态。
    然而,冯玉祥虽然竭力防范宁、汉武力相争,但宁、汉迅速复合,组成统一政府,也不为其所乐见。首先,就国民党内言,冯在党中素无基础,正是宁、汉之争,使他身价倍增,获利颇丰。河南地盘及宣传声势不论,仅军费方面,他即同时自宁、汉两方得利。宁方允诺:“经济一端,极愿于此克服江浙之时,竭力接济”(注:《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第75次会议记录》,转引自《鲍罗庭与武汉政权》,第381页。),徐州会议上答应每月接济军费250万元。汉方在财政倍感竭蹶情况下,仍每月向冯拨付60万元,后又增至90万(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速记录》,《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第1282页。)。
    这些,冯玉祥不仅统统笑纳,还不时提出额外之需。 7月初,宁方曾致电冯氏,称:“已设法筹拨现洋百万元,想已收到,军米采购不易,当陆续购办”(注:《胡汉民、吴稚晖7月14日致冯玉祥电》, 转引自蒋永敬《北伐时期的政治史料--1927年的中国》,台北,正中书局1981年版,第410页。),尽力满足冯氏要求。 汉方的汪精卫则苦恼地慨叹:“哪里还有钱借把他们。”(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速记录》,《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第1317页。)蒋、汪的这种态度,当然是和宁、汉分裂之局密不可分的。
    其次,从全国形势看,宁、汉、冯三方,冯的处境最无转圜余地。当时,宁、汉双方都与北洋军阀暗中保持接触。何成浚、孙发绪、王克敏等奔走宁、奉间,接洽双方,奉方表示“不反对三民主义,然非赞同态度”(注:《黄郛致蒋介石敬电》,《亦云回忆》上,第281页。 ),宁方则答复奉方“合作之期不远”(注:《杨毓珣信》,《奉系军阀密信》,第263页。),双方和谈之门始终半开半闭。 唐生智与奉方也常相往还,蒋介石5月17日致何、李、 白密电中提到:“唐孟潇托杨丙与奉方妥协,似有头绪”(注:原电影印件见台北《近代中国》第23期(1981年6月),第48页。)。 叶恭绰致杨宇霆函中也说:“杨君丙前此闻曾代表唐生智北来,有所接洽。”(注:《叶恭绰信》,《奉系军阀密信》,第266页。)宁、汉双方皆欲拉奉为己用, 奉方则真真假假,两面用功。在这种政治的太极推手中,冯玉祥的处境最为不利。奉、冯之间积怨甚深,奉方以倒冯作为与宁、汉议和的条件之一,而宁、汉也并不视冯为当然的同路人。6月初, 蒋曾设想:“如冯军明白助共,则晋无论联奉联陕,或单独行动,均须以实力对冯,向洛阳潼关方面压迫,合力讨共。”(注:参见《民国阎百川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754页。)这和奉方由奉、晋、宁三方联合讨冯的主张若相契合。正是由于宁、汉相争,虎视耽耽,双方均不敢贸然开罪作为强邻的冯玉祥,冯才不至成为宁、汉、奉交易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