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观有明一代的史学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洪武至正德间一个半多世纪中,当代史研撰领域显得十分苍白,这一时期个人撰次的有关本朝事迹的史籍,依其体裁,大致可厘为三类,一为载事类始末的杂史,二为记朝野掌故闻见的笔记,三为述名臣言行的传记集。这些载籍,“见闻或失之疏,体裁或失之偏,纪载或失之略”①,再创作成分少,体例上也不够成熟,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史著。而到了嘉靖时代,尤其是嘉靖中叶以后,史坛则出现了一股人各操觚,撰修当代史的热潮。以后,此风就一发而不可收。有明中叶,史坛为何会出现这一热潮?它又有哪些特点?这是令后人十分感兴趣的。 一 我们说明中叶当代史研撰领域出现了一股勃兴的景象,其标志就是,这时期,不约而同地接连出现了一批经再创作而成的、比较成熟的明史著作。 清初学人顾炎武说:“国初人朴厚,不敢言朝廷事,史学因以废失。正德以后,始有纂为一书,附于野史者。”②说正德以后,也即嘉靖开始,才有纂为一书者,这一考察是合乎实际的。嘉靖时代的学者研撰当代史,是从开国史开始,进而延伸到整个“九朝”的。 一、开国史。这里所说的“开国史”,起元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起义,终洪武三十一年(1398),间及建文四年(1402)。史家陈建称之为“创业垂统”③期。开国史研撰受人重视,这是和当时人追慕祖宗雄风有关的。“近日缙绅多喜阅国初之事”④,遂有应时的开国史著作出版。比较早研究开国史,并写出专著的是吴朴、陈建、孙宜诸人。 吴朴、宗华甫,福建诏安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六年,林希元从征安南、朴曾以幕僚身份随行。此役,机宜多出朴谋,但事后却没能得赏。归乡后,一度以别的事下狱。出狱以后,即专心从事著述,以此终身⑤。他有《龙飞纪略》一书,八卷,纲目体。洪武、建文朝史,起至正十二年,终建文四年。“据《元史》及明初武胄贴黄、列传、则例纪载、旁搜博采而成。”⑥撰写于吴朴系狱之时,刊于嘉靖二十三年。是书详于典章,而略于大政,故初名《征伐礼乐书》。纪年上,“是时建文年号未复,故于己卯以后四年,仍以洪武纪年,旁注建文于下”⑦。又出于正统思想,刷去至正年号,惟书甲子。 陈建(1497--1567),广东东莞人,嘉靖七年举人,官至山东阳信令。他是明代著名的岭南学者之一。他前期主要研究理学,“究心学术邪正之分”⑧。有《学蔀通辩》十二卷。嘉靖二十三年家居以后,即致力于时政问题的研究,二十七年,成《治安要议》六卷。三十一年,因不满于吴朴《龙飞纪略》,“故辨之,而广稽群籍,参互考订”⑨,成《皇明启运录》八卷。始至正十一年,终洪武三十一年。 孙宜(1507--1556),湖南华容人。嘉靖四年举人。“所习闻周家掌故,将相文武之业甚详,抵掌而谈古今,用得难者。”⑩著述甚丰,为嘉隆时代著书最多的几个人之一。《大明初略》是他改编《皇明本纪》和《国初事迹》而成的。原计划写四卷,后只成二卷。 二、九朝史。九朝史是指开国以迄正德朝这段历史。自洪武至正德,实际上有十个皇帝十一朝,但建文和景泰两帝被排除在外,所以,明人习惯上称“九朝”。 吴朴有《皇明大事记》一书,今不传。“大事记”始吕祖谦《大事记》,为编年史。吴朴书题《皇明大事记》,估计即是一部续写《龙飞纪略》而成的编年体“九朝史”,这可能是第一部编年体明代“九朝史”。 嘉靖三十四年,陈建在朋友黄佐成“昭代不刊之典”(11)的劝告下,又续写建文至正德历史,成《皇明历朝资治通纪》三十四卷,和《启运录》合刊于世,全称《皇明资治通纪》,凡四十二卷。是为今所见第一部“九朝史”。 郑晓(1499--1566),在嘉靖二十至二十二年的吏部郎中任上,开始编写《吾学编》一书。他原想“发愤若将终身于斯编”(12),至三十五年,已完成一半多。没想到碰上了吏部尚书李默为佞臣赵文华讦奏论死事件,此案对郑晓的打击很大,他怕招致灭顶之灾,烧了书稿。幸家人抢得快,才未及烧光,不过,此后五年,他终未敢再染指此事。值四十一年,长子郑履淳中进士,以养亲为由告归,重新拿出秘藏的残稿,鼓励乃父修补续写,这才成今所见的半部《吾学编》六十九卷,可见当时撰写当代史著作之不易。是为第一部分纪传体式“九朝史”。 高岱(1510--1564?),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明朝新进士成为各部见习官员(主事)者,一般多职务清闲而又与闻朝政。这为那些有志搞当代史研究的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高岱即是一个典型例子。他管“西曹”(即刑部)时,“吏务希简,性复寡交游,更不喜饮酒,长日索居无事”(13),很想找点事干干。在当时的形势下,他意识到身通仕籍之人不研究时政不行,于是仿袁枢之体,广搜材料,于嘉靖三十六年,成《皇明鸿猷录》十六卷。四十四年,由其子刊刻于世。是为第一部纪事本末体“九朝史”。 雷礼(1505--1581),官至工部尚书,深为世宗优渥,致每称“冬卿”而不名。他“性嗜学,涉猪群籍,尤明习朝典”(14)。郑晓称他“通今之学冠当世”(15)。他有《皇明大政记》一书,始作于嘉靖二十一年前后。此书“编年叙次,有正书,有分注,略如《纲目》之体,颇便于观览”(16)。另有《列卿纪》一百六十五卷,约成于嘉靖四十五年左右。两书皆刻于万历中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