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日本幕府使团对太平战事的探察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文化研究》 冯天瑜 参加讨论

一幕末日本对太平天国的关注
    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并使1840年以降西方殖民主义者与清廷的关系发生复杂的格局变化,而且其影响也涉及正处在开国之际的日本。江户幕府密切关注的西邻中国发生的大事变,继鸦片战争之后,便是太平天国与清朝间的战争(简称“太平战事”),这与日本自身的国情大有干系。
    幕末日本阶级矛盾尖锐化,文化至天保年间(1804-1843)爆发“百性一揆”(百姓揭竿而起)达320余次,1837 年由阳明学者大盐平八郎(1793-1837年)领导的大阪贫民起义规模最巨,造成强烈社会震撼。(注:1590-1867年间,日本共发生农民暴动2809次,平均每年10.1次,而1861-1867年间,平均每年27.8次,见青木虹二:《百姓一揆的年次研究》,新生社,1960年版,第13-18页。)距此不过十余年,从清国传来太平天国起事消息,日本民间流传,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是大盐平八郎养子格之助转世,可见日本人是把日中两国先后发生的民众暴动互相比拟的。
    幕末负责财政及海防、外交事务的臣僚川路圣谟(1801-1868)在所著《游艺园随笔》中认为,大盐平八郎起事兵败,与养子格之助一同“焚身自杀”的说法并不可靠,因现场所见估计是大盐父子的尸体,“面部等已烧毁,疑事也”。有关大盐平八郎的终局,日本民间传说纷纭,有渡边华山的大盐登上美国船之说。有大盐乘船去竹岛(日本和朝鲜海域交界处的岛屿,朝鲜称“独岛”),渡海赴朝鲜之说。有秋筱昭足碑文载大盐“避迹欧罗巴”之说。更广泛流传的故事则是,大盐并未去欧洲,而停留在中国内地,一说称大盐在长崎与中国人周云山(后名冯云山)相遇,并和他同渡清国;另一说,洪秀全、冯云山遇“东海伟人”,得其指教,而这“东海伟人”正是大盐平八郎;另外,更有大盐的养子格之助演化为洪秀全的故事。凡此种种,当然是无根之谈,却反映了日本民众对大盐平八郎的怀念,由怀念进而将大盐平八郎起事与太平天国联系在一起,使大盐故事得有续篇。这种英雄死而不亡,变身为新英雄的民间传说,在日本不乏其例,如相传源平之争时勇猛善战的武将源义经(1159-1189)战死后,变身为蒙古天骄成吉思汗(1162-1227),征服中亚和东亚;而大盐平八郎经由义子格之助变身为洪秀全,是变身故事的又一例子。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学者增田涉(1903-1977)分析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民众心态说:
    这种对不幸英雄人物的同情与爱惜也使大盐平八郎在大陆上再生,成为席卷中国大陆十五六省的英雄,使其养子格之助登上“天王”之位,组织成英雄变身谈。(注:增田涉《西学东渐与中日文化交流》,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既然日本人如此重视太平天国,并将其与日本十多年前发生的民众暴动交织在一起,江户幕府当然要格外留意这场发生在近邻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有关太平天国起事的消息,较早是1852年(清咸丰二年,日本嘉永五年)冬,由“唐风传书”,经长崎奉行呈递到江户幕府的。这一“唐风传书”由两艘唐船的船主(分别为江星畲和杨少棠)提供,其关于太平天国起事的叙述,多影响模糊之词,如称“广西贼匪其首姓朱,余党凌十八等烧香聚众”,内有“谋臣洪大全”、“伪臣洪秀全”等。而所述进军路线为广西-湖南-湖北,则符合实际。这份“唐风传书”又说,“于十一月间唐船开驾之时闻得,湖北紧要地方名汉口,亦径失守,不知的确,然而果然汉口失所,更易蔓延别处”,这一消息也是真实的。(注:《海防续汇议》卷7所收《清国骚乱话》。)总之, 驶抵长崎的中国船只,带来了太平天国起事消息,其间虽然有不确的误传,却毕竟报道了这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基本动向。
    另一“风传书”则把太平天国的首领说成是广西省浔州府高(桂)平县木炭商人朱天德,据称,朱为明朝后裔,起事后以“天德”为年号。(注:《续太平年表》嘉永六年条。)类似的说法不断从中国传至日本,一时之间,江户幕府和日本民间都以为,太平天国是一次由“明之皇孙”发动的复明运动,首领为朱姓,主将为洪姓。1853年(嘉永六年)从朝鲜传来北京将要陷落的消息,(注:《幕末外国关系文书》三,引《高丽环杂记》。)这可能与当时太平军北伐,林凤祥(1825-1855)、李开芳(1826-1855)部攻入直隶有关。同年的“和兰风说书”与“别段风说书”载有太平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北京即将陷落的消息、清朝向朝鲜请求救兵的消息。1854年7 月(嘉永六年六月)编写的《清国骚乱话》则指出北京陷落、咸丰皇帝逃往朝鲜纯系讹言,南京被夺是事实,清朝与太平天国之间的胜败未定。这是一种比较准确的报道和推断。1853年2月(安政元年一月), 时任露使应接挂的川路圣谟访问露舰(俄国军舰)“巴鲁拉达号”,询问北京是否被夺,清帝是否逃亡鞑靼?显然是企图澄清此类传说。
    1853年3月(嘉永六年二月)日本“荣力丸”船员文太因海难, 飘流至上海乍浦一带,逗留一年半,1854年8 月(安政元年七月)方返回日本,文太耳闻目睹了太平天国真实情状,学正堀熙明据其谈话,编述《荣力丸漂流记谈》二卷,其中纠正了“朱天德为首”的误说,但仍认为太平天国的目标是反清复明,并对清朝的腐败和割地赔款多有批评,又赞扬太平军纪律严明,不施暴政,受到民众欢迎。
    概言之,嘉永-安政间传入日本的关于太平天国的消息,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日本人更关切双方胜负可能给日本带来何种影响,太平军占领北京是否会引起日本民众的仿效性反应。总之,“明清合战”“于本邦利与不利”,是江户幕府最关心的问题。重视海防的岛津淡路守(1809-1858)于1853年9月(嘉永六年八月)提出, 清国动乱的余波可能到达日本,沿海各处应加强防范。(注:《海防续汇议》卷2,收《岛津侯议》。)
    1854年8月(安政元年七月),间断了一年多的中国航船两艘, 再度从上海乍浦来到长崎,一艘名“丰利船”,一艘名“源丰船”,江星畲、杨少棠两船主带来《粤匪大略》一书,立即被长崎奉行递呈江户幕府。该书纠正太平天国是明裔复国的误说,又描述道,太平军攻入南京后,“满洲城杀戮再惨,男妇幼孩不留一人,百姓尚可偷生,高大房屋均为公馆,男人当差,或担水,或扛抬物件,女人关闭一室,虽夫妇不能见一面”(注:转引自《幕末日本人的有关太平天国知识》,《明治文化史论丛》第476页。)。对太平军在南京屠戮满城, 及太平天国辖区的军事共产生活有所表现。文中称太平天国为“贼”、“贼匪”、“逆匪”、“长发贼”、“长毛贼”。经幕府翻刻传播,《粤匪大略》一类站在清廷立场,介绍并评析太平天国的书籍,得以在日本流行,其观点也为日本多数官民接受。 1862 年乘“千岁丸”访沪诸藩士无一例外都对太平天国怀着敌意,其纪行文,均以“长毛贼”称太平天国,认为其“以邪教惑溺愚民,酿成大乱,灾及十省”,表明访沪藩士们在日本国内已经形成明确的太平天国否定观,经上海行,这种观念又得到强化和发展。
    如果说,在19世纪40年代,开国前夕的日本,只有幕府执政者和少数知识精英关注鸦片战争,民间对此所知尚少,那么,进至50年代及60年代初,开国的日本社会各阶层都对西邻中国爆发的太平战事发生兴趣,从幕府、诸藩到民间,都搜求太平战事消息,并且已不满足于由中国进口的文献。自1854年(安政元年)以降,日本人编撰出版了一批取材太平天国的“军谈”书刊,如《清明军谈》、《外邦太平记》、《清明合战记》、《云南新话》等等,还不断继续了解太平天国新动向。1862年(清同治元年,日本文久二年)前往清军与太平军交锋前线上海的幕府使节团,理所当然地负有就近观察战争实态,并搜集有关文献材料的使命。
    使节团随行的藩士中,某些人(如高杉晋作)此时正酝酿在日本采取具体行动抵御西洋人侵略,并反抗幕府镇压,故希望在上海观战,取得实战经验,因此每闻炮声则欣喜异常。长州藩士高杉晋作6月4日(五月七日)的日记写道:
    或云,是当长发贼袭支那之炮声,予乃以为,此言信,则予亦可得观实战,心私喜焉。(注:《游清五录·上海淹留日录》。)
    6月7日(五月十日)的日记又写道,听说太平军已到了上海三里外之地,“官人闻之大警,予却喜焉”。(注:《游清五录·上海淹留日录》。)这都是高杉急欲取得真切战争经验的心情流露。他回国后组建奇兵队以抗英,后来又以奇兵队同幕府作战,均与这次上海行的战争体验有一定关系。
    隐身为“千岁丸”水手的萨摩藩武士五代友厚也对太平天国战事兴趣浓厚,五代本人没有留下相关文字,纳富介次郎的《上海杂记》记述了五代私自一人到上海郊区观战的过程。其他如中牟田仓之助、名仓予何人、日比野辉宽、峰洁等藩士也注目太平战事,或实地观操,考察新式枪炮,或向行伍者调查,口问笔录。他们的上海纪行文字中,关于太平战事的比重颇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