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毓贤评价的几个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研究》 戚其章 参加讨论

四、结论
    总括以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
    (一)毓贤在山东对义和团的基本政策是“惩首解从”。这一政策,对于大多数拳民来说,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当时,清政府对大刀会、义和拳的政策就是镇压,要求“就地剿除”,“速为剪除”,“实力搜剿,毋得养痈贻患”。(注:《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1、3页。)相对而言,毓贤对义和团的政策是比较开明的。
    (二)毓贤在处理山东的民教交涉案件时,坚持“持平办理”,其具体表现是:(1)秉公讯断;(2)分别办理;(3)妥为保护。 他主张维护中国司法主权,不受外人干预而独立审判。凡遇教民互控案件,他均查实原委,根据是非责任分别办理,尽力保护被教会欺压凌辱的平民。他认为只有保护平民不受冤屈,才是真正的保护教民。所以,他既要极力避免朝廷单纯强调保护教民谕旨的片面性,又要顶住传教士的无理纠缠和外国公使气势汹汹的势力,力求做到持平办案,应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尽管毓贤有某些可肯定之处,但从他的主流看不宜评价过高。在清政府招抚义和团问题上毓贤起了一定的促成作用,实际上是把义和团引向了邪路。清廷谕旨说他“戕害教士教民多命,尤属昏谬凶残,罪魁祸首”,虽然“罪魁祸首”的帽子大了点,但所述却是事实。至于毓贤的极力主战,正表明他已经成为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中的一员。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不是对外宣战,而是力争有一个和平环境,实行社会改革,奋发图强,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外宣战,只能是必败无疑。正如一位反对宣战的官员指出:“不可浪开衅,以一孱国当八强国,为孤注之一掷,此宗社存亡之几所系,不仅胜负之数,乃危道也。”(注:袁昶:《乱中日记残稿》, 见《义和团史料》(下), 339页。)事实完全证实了这位官员之预见。因此, 主战只能把中国引向更严重的民族危机。由此看来,毓贤不是对中华民族有功,而是有罪;不是爱国,而是误国。史家将他列为庚子“误国诸臣”(注:《清史列传》,卷62,《毓贤传》。)之一,可谓不易之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