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日德意苏“四国同盟”构想及演进述考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 武向平 参加讨论

一战后,在无限膨胀的对外侵略扩张欲望驱使下,日本最终放弃了所谓的“协调外交”政策,退出了国联和世界裁军条约[1]序言。为了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带来的严厉局面,日本同德国于1936年缔结了以“防共”为名的“日德防共协定”,于1940年缔结了军事同盟,企图利用日德军事同盟力量实现日德意苏“四国同盟”①,以期利用“四国同盟”的军事力量来压制美国,使美国能够放弃参加战争,完成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计划,最终实现“大东亚共荣圈”[2]99。本文利用日本原始档案资料,对日德意苏“四国同盟”的构想和演进进行详细阐述,并深入地分析日德意苏“四国同盟”构想及其演进过程对当时东亚关系和侵华战争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从“强化防共协定”到三国军事同盟:“四国同盟”构想原点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应对退出国际联盟和世界裁军条约所带来的严厉局面,日本急于寻求新的战略盟友。在外相有田八郎对德“薄墨外交”②论的主导下,1936年11月,日本与德国订立了以“防共”为名,实则是以苏联为对象,并包括英法美等国在内的同盟协定。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日德防共协定”,共由《日德反共产国际协定》、《反共产国际协定附属议定书》、《反共产国际协定秘密附属协定》等三个部分组成的。
    “防共协定”订立后不久,近卫文麿组阁,日本便加紧实施对外侵略扩张战略。但是,日本企图利用日德同盟关系实现对华侵略目标和北进苏联的战略屡屡受到了沉重打击。首先是日本希望借助日德同盟的力量,要求德国以“防共”为名来打击“共产主义”的意图遭到了德国的拒绝,随之日本以期利用德国为:“中介”的陶德曼“和平调停”③的闹剧也以失败而告终。在侵略中国的计划受到沉重打击的同时,日本北进苏联的战略也受到严重的挫败。“张鼓峰事件”与“诺门坎事件”。给日本关东军的沉痛教训除了必须重新估价苏联的军事实力外,也使日本深刻地意识到,必须重新探求从明治维新后所确立的以独霸中国大陆和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的战略思想。这也是日本“南进”和“北进”战略思想转换的重要标志。
    继近卫后的平沼骐一郎内阁为了摆脱国内外困境,积极推进以“强化防共协定”为名的对德军事同盟的交涉。从1939年5月到8月,平沼骐一郎内阁多次召开五相会议,最后由于陆、海、外三省在军事同盟对象和参战义务上,存在严重意见分歧,致使日、德两国进行数十次交涉也没有实质性进展。
    面对国内外的困境,近卫文麿二次受命。1940年7月19日,近卫将外、陆、海三省首脑召到私人官邸荻窪荘进行密谈。通过这次会谈,日本确立了要在亚太地区通过发动战争来实现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同德国订立军事同盟协定,在远东地区建立对苏联的坚固防御体系,最终把英美两国势力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驱逐出去,并把英法荷葡等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纳入到日本的“大东亚新秩序”中。具体内容如下[3]435-436:
    第一,为了适应世界形势变化,强化日、德、意“轴心同盟”,使“大东亚新秩序”得以迅速建设;
    第二,在对苏联关系上,要尽量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以解决日、苏边境问题;
    第三,把英、法、荷、葡等国在亚太地区的诸岛屿和殖民地全部纳入到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
    第四,对美国尽量避免无用冲突,一旦阻碍“大东亚新秩序”建设时,并不排除诉诸武力。
    7月22日,近卫内阁迅速召开五相会议,并在陆军、海军和外务三省多次磋商的基础上,把“实现同德国的军事同盟”作为实现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重大外交政策。与此同时,第二近卫内阁又把企图利用日德军事同盟力量,完成日本对整个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计划,并把实现日德军事同盟看成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英美等国在亚太地区对日本的“包围战略”的最有效手段[4]13。7月27日,第二次近卫内阁在大本营联席会议上,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时局处理要纲》,这个政策性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标志着日本的对外基本国策已经转为利用日德军事同盟力量,最终实现“南进战略”。
    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外相松冈洋右同里宾特洛甫特使斯塔玛进行了近三周的交涉。1940年9月27日,日本同德国和意大利缔结了三国军事同盟。日本之所以同德国仅仅进行了三周左右时间的交涉,就迅速地同德国订立了军事同盟协定,这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近卫第二上台后,日本的对外侵略和扩张战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即由“北进战略”向“南进战略”进行了转换。日本的中心目标就是以期借助日德军事同盟力量在亚太地区同英美两国决战,达到把英美势力从亚太地区驱逐出去的目的,最终实现日本对亚太地区“独霸”的侵略扩张政策,这是日本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的中心目的。
    第二,由于1939年8月苏、德订立了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看中的重要条件是利用德国从中斡旋,日苏关系能够得到改善,并希望利用日德军事同盟力量,实现日德意苏“四国同盟”,并期望通过“四国同盟”力量达到压制美国的目的,使美国能够放弃参战,日本完成对亚太区的侵略和扩张计划,最终实现“大东亚共荣”圈[5]94。关于这一点,近卫首相、松冈外相、海军次官丰田贞次郎、参谋次长泽田茂等一致对日、德、意、苏“四国同盟”寄予很大希望[6]。1940年9月4日,第二次近卫内阁就曾召开首相、陆相、海相和外务四相会议通过了下列决策:1.日本、德国和意大利要同苏联保持和睦关系,使苏联把自己的对外政策同各缔约国的政策相吻合;2.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将承认苏联对印度的领有权,使苏联的扩张方向向波斯湾地区发展,以避免同日、德的利益产生直接冲突;3.日本、苏联、德国和意大利分别在亚洲、欧洲和太平洋地区对美国形成包围之势[7]33。
    可以说,日本把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看成是实现“大东亚共荣”的必要手段,同时日本也看到了在整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所推行的侵略扩张政策必然受到来自英、法、美、荷等西方列强的巨大阻力。另外,加之中苏边境日、苏冲突不断,苏联又不断对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予以援助。所以,基于种种国防战略上考虑,日本希望通过缔结三国军事同盟来缓解和减轻国际压力。日本在同德国进行军事同盟交涉过程中,看中的重要条件就是日、德、意缔结三国军事同盟之时,日、苏关系也能得到改善。在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协定的秘密附属文件中也明确规定,“关于日本与苏联之关系,德国将尽最大努力增进其友好与谅解,并在任何时候都愿为此目的实现而为之斡旋”[3]460。
    二、从“四国协定案”到“里宾特洛甫腹案”:“四国同盟”构想的实施
    
三国同盟缔结后,日本和德国便从各自战略目的出发,开始策划把苏联拉入三国同盟的“四国同盟”构想。1940年9月,里宾特洛甫在访问罗马时,向墨索里尼表示要把苏联引向波斯湾和印度,并进一步指出,“此计划一旦实现,苏联的梦想就从维也纳的贝尔格莱德雷宫永远消失了”[8]340。德国认为这样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对付了苏联,又对付了慑于日本舰队而不敢轻举妄动的美国。
    基于以上战略目的,1940年10月3日,德国便着手同苏联进行交涉,并邀请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问柏林。11月12日,希特勒向里宾特洛甫下达了同莫洛托夫交涉的指令,“当前最明智的就是使日、德、意、苏在各自的范围内向南扩展势力,在确定德国和苏联的势力圈的同时,也要确定日本和苏联的势力圈范围。”[7]40
    于是,当莫洛托夫到达柏林后,里宾特洛甫就向其试探,建议苏联应该向波斯湾和印度推进,同时要求苏联加入三国军事同盟。11月15日,里宾特洛甫向莫洛托夫提示了德国所拟定的“四国同盟案”,具体内容为[9]:
    第一,日、德、意、苏四国彼此为实现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第二,苏联与日、德、意三国在国际事务中同调;
    第三,日、德、意、苏四国不与四国中任何一敌对国订立协定;
    第四,四国就一切经济问题进行相互援助;
    第五,在秘密附属协定中,又规定德、苏、日三国了各自的领土范围,德国要求重新划定欧洲边境,并把整个非洲置于掌控之下;苏联的领土范围则是整个印度;而日本则是整个东亚及南太平洋地区。
    莫洛托夫看了德国所拟定的“四国同盟案”后表示,苏联同意参加三国军事同盟协定的条件是,德国首先要从芬兰撤军,并且德国必须要承认,苏联有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利;在巴尔干地区,必须承认苏联对保加利亚的领有权。日本则要放弃在库页岛等地区开采煤、铁、石油的权益。
    可以说,莫洛托夫的回答让希特勒很失望。德国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求苏联向印度和波斯湾扩张势力,而放弃在巴尔干的所有权益。但是,此次莫洛托夫柏林之行并没有使谈判达到预期进展。莫洛托夫临行时,里宾特洛甫把写给斯大林一封信,由莫洛托夫转交。该信件的大体内容是,希特勒极力要求苏联按照德国的意见,加入三国军事同盟,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德国、日本、意大利、苏联四国划定势力圈的范围,其实质是要重新瓜分世界范围[4]441。
    莫洛托夫访德后,里宾特洛甫便把此次会谈的要旨向日本进行说明,并就日、德、意、苏“四国同盟”问题拟定了所谓的“里宾特洛甫腹案”向日本通告,其“腹案”的具体内容为[10]:
    第一,苏联为防止世界性战争、恢复和平,表明要加入德、日、意三国军事同盟;
    第二,苏联承认德、日、意在世界新秩序下的指导地位;
    第三,德、日、意三国同苏联约定不对四国的任何敌对国进行援助;
    第四,划定德、日、意、苏将来势力范围,德国在中非,日本在南洋,意大利在北非,苏联在伊朗和印度,该势力范围的划定在秘密协定中达成谅解。
    “里宾特洛甫腹案”到达日本后,1941年2月3日,第二次近卫内阁召开联席会议,开始讨论“里宾特洛甫腹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四国军事同盟案”[11]:
    第一,使苏联接受“里宾特洛甫腹案”,加入三国军事同盟,为打击英、美等国共同努力;
    第二,日、苏交涉的条件:
    1.由德国居间斡旋,日本从苏联手中获取对库页岛的领有权,如果苏联不同意,则日本要求苏联五年内供应250万吨石油,日本向其提供相应的开发措施;
    2.日本承认苏联在外蒙的地位,苏联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及内蒙古的地位;
    3.苏联放弃援蒋行动;
    4.划定日苏在苏、满、外蒙的边界;
    5.日苏缔结渔业协定;
    6.苏联降低日德物资运输国境税。
    第三,苏联要承认日本“大东亚共荣圈”新秩序建设的范围,包含英、法、荷等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