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修《大清一统志》是当时最为牵动全国的官方文化活动。其间三次敕令各地纂修方志,促成了篷勃发展局面,修志数量超过后来的乾嘉时期。而培育起地方官、士绅对修志的责任感、主动精神及学者的注重,则成为整个清代修志活动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与此同时,对方志性质、义例、撰修方法等等的探讨也广泛兴起,为方志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大清一统志》的初修,是清代文化史、史学史上的大事,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地方志形成一种自成体系的典籍。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均接续性地纂修方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有现象。而方志纂修的兴盛时期乃在清代,方志学理论的趋于成熟亦在清代,其原因除了历代修志经验、认识积累提供的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大清一统志》初次纂修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一、《大清一统志》的初修 《一统志》与方志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方志”,在严格意义上应以确认全国统一政权为前提,并按国家当时行政区划为单位,记述某一区域内的地理、历史与社会人文状况的典籍。方志纂修的本身,即有着从小的区域聚合为较大区域,直至全国性志书的趋向。因此,伴随方志的发展,全国性志书也代有修撰,如隋有《隋区域图志》、唐有《元和郡县图志》、宋有《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等等。元朝的全国性志书正式定名《大元一统志》,部帙达一千卷,明代仿其义例,纂成《大明一统志》。 清入关后,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积极作出仿从汉族封建政权的举措。康熙十一年,大学士卫周祚奏请纂修《大清一统志》,清圣祖令礼部予以议奏。此事在《清史列传·卫周祚传》中略有述及,而其奏疏及礼部议奏文件,为《清实录》等所不载,惟康熙《天津卫志》卷首载有当时一件原始文献,弥足珍贵: 礼部尚书臣哈尔哈齐、臣龚鼎孳、左侍郎臣常鼐、臣董安国、右侍朗臣顾巴西、臣田种玉等,为遵谕条奏事: 康熙拾壹年柒月初壹日礼科抄出少师兼太子太师、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加二级臣卫周祚奏前事,本月初六日奉旨:“这应进讲书籍知道了,馀著该部议奏,钦此。”钦遵于柒月拾壹日到部。除各部事宜应听各该部议复外,该臣等议得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疏称:“各省通志宜修,如天下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宜汇集成帙,名曰通志,诚一代文献也。迄今各直省尚未编修,甚属缺典,何以襄我皇上兴隆盛治乎!除河南、陕西二省已经前抚臣贾汉复纂修进呈外,请敕下各省督抚,聘集夙儒名贤,接古续今,纂辑成书,总发翰林院,汇为《大清一统志》。”等因前来。查直隶各省通志,关系一代文献。除河南、陕西二省已经前抚臣贾汉复纂修进呈外,其余直隶各省通志,请敕下各省督抚,详查各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照河南、陕西通志款式纂辑成书。到部之日,送翰林院汇为《大清一统志》,恭进睿览可也。等因。 康熙拾壹年柒月贰拾肆日,本月贰拾柒日奉旨:依议。 这件文献明晰反映出清廷议修《大清一统志》的行文过程与时间,照录了卫周祚奏疏的原文,表明清廷敕令各省皆修通志,但河南、陕西可采用顺治朝已成之书,而且礼部提议各省通志皆依《河南通志》、《陕西通志》款式,亦得旨准。由此,可以推知,初修《大清一统志》形成定议后,整体程序是:从朝廷到地方,自上而下逐级谕令修志,并颁布《河南通志》、《陕西通志》款式,依照纂修;州县志成而修府志,府志成而修通志,自下而上,逐级汇纂,最终修成《大清一统志》。因此,当时一统志尚未正式设馆纂修。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三藩之乱”起,战云密布,举国震荡,全力平叛为清廷首要之务,纂修《大清一统志》事暂被搁置。这是初修《大清一统志》经历的一大周折。 平定“三藩之乱”后,《大清一统志》的纂修又提到议事日程,然而由于清廷缺乏经验,组建馆局即颇费摸索。《康熙起居注》二十二年四月十二日载:“大学士明珠等奏曰:‘……至于各省纂修通志送部,前奉谕旨极当。《一统志》关系典制,自应催令速修。从前用兵之际,各省所修通志稍觉迟延。今兵事既息,俟各省修完送到之日,应即行纂修《一统志》书。’上曰:‘是。纂修《会典》之处着依议,各省所修通志作何察催,及应修《一统志》事宜,着礼部确议具奏。’”据此,清廷是在康熙二十二年四月再次敕令各省修志。《康熙起居注》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四日载:“又礼部纂修《一统志》,请给桌饭银两,其纂修处应交与内阁。”然而清圣祖并未对有关建议明确答复,却认为修《一统志》“不过誊录,并非撰文,岂宜迟缓!”要求定出完稿期限。次年正月,有大臣上疏称:“近礼部开馆纂修《一统志》书,适台湾、金门、厦门等处,已属内地,设立郡县文武官员,请敕礼部,增入通志之内。”[1]这表明《一统志》设于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前后,而仍附于礼部。礼部官员权位较低,很难有效承担纂修的组织工作,康熙二十五年三月,清廷任命大学士勒德洪、明珠、吴正治、宋德宜、户部尚书余国柱、左都御史陈廷敬为总裁官[2],规格甚高,显然已不是礼部所能统辖。四月初八日选任副总裁时,《康熙起居注》则明确记载为“内阁会同翰林院以编纂《一统志》”。清廷已认识到纂修《一统志》并非易事,副总裁要选取学问优长者充任,清圣祖亦决定专委一、二人纂阅,以期速成。于是,以徐元文、徐乾学、张英、郭棻、高士奇、曹禾为副总裁,而以陈廷敬、徐乾学专理纂阅之事。[3]五月,清圣祖专发敕谕给《大清一统志》馆各总载,这虽是一件官样文章,然而标志着《一统志》馆组建完毕,正式开笔纂修。此时,已任命彭孙遹、吴任臣、姜宸英、万言、金德嘉等二十人为纂修官。[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