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严复的教育哲学观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黄书光 参加讨论

严复作为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把西方近代学术名著介绍到中国来的同时,结合19世纪末期中国的国情提出自己的教育哲学见解,认为通过教育去改善民质,比起政治、经济改革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从而对中国教育的振兴和发展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一、天演论与教育的救国功能
    进化论知识传入中国由来已久,但系统阐述进化论原理,并在整个思想学术界产生轰动效应,当推严复翻译并添加了许多案语的《天演论》。《天演论》,原名《进化论与伦理学》,系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它准确而优美地传达了达尔文主义的主要原理,同时克服斯宾塞“任天为治”的宿命论,突出了“与天争胜”的主观能动性。
    众所周知,进化论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后,很快成为19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性显学。严复介绍说,生物进化所依据的原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他并不热衷于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论,而是十分关注进化论在社会学上应用的斯宾塞主张。依斯宾塞之见,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也是通过“物竞”-即人与人、群与群、国与国的竞争而推进,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但是,由于斯宾塞过分强调人对自然的顺从,倡言“任天为治”,从而为帝国主义强国的侵略行径找到了借口。对此,严复显然不能同意。他又回到赫胥黎“与天争胜”的理论起点,并注意吸收斯宾塞的人种竞存思想,要求有识之士深刻体会“优胜劣汰”的残酷性,以唤醒民族自尊心,共同致力于“保群进化之图!”(注:《天演论》,载《严复集》第五册,第1331页。)
    那么,应该如何“保群进化”而自强图治呢?这与教育功能的发挥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严复说:“盖泰西言治之家,皆谓善治如草木,而民智如土田。民智既开,则下令如流水之源,善政不期举而自举,且一举而莫能废。”(注:《天演论》,载《严复集》第五册,第1339页。)在这里,严复虽然把教育看作比政治更为根本的要素,提出没有良好的民质土壤,再好的政治移植都会蜕变走样,从而突出了人的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面对“世变之亟”,严复和维新派其他代表人物一样也主张政治和经济改革,但他更强调教育改革,并把政治、经济改革说成是“标”,教育改革说成是“本”,主张“标本兼治”,认为“势亟,则不能不先事其标;势缓,则可以深维其本”(注:《拟上皇帝书》,载《严复集》第一册,第65页。)。而“标本兼治”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人才”的培养,他说:“无人才则所谓标、本之治皆不行”(注:《拟上皇帝书》,载《严复集》第一册,第68页。)。归根结底,严复是把人才的培育当作改革的关键,视为救国的根本。
    海禁大开以来,效法西方的各种改革虽然层出不穷,但总是“若存若亡”,难收实效。严复认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者没有抓住教育救国这一要旨,强调没有人的现代化便没有物的现代化,指出现代文明社会每一项进步都一无例外地依赖于高素质的现代人。斯宾塞非常重视国民的素质教育。在斯宾塞看来,一国之富强离不开该国文化教育土壤的长期滋养,妄想不施灌溉之劳而但取富强之果,永远达不到目的。对于斯宾塞这一见解,严复进一步附议道:“往者,王介甫之变法也,法非不良,意非不美也,而其效浸淫至于亡宋,此其故可深长思也。管、商变法而行,介甫变法而敝,在其时之风俗人心与其法之宜不宜而已矣”(注:《原强修订稿》,载《严复集》第一册,第26页。)。意思是说,法虽好,但人的整体素质跟不上,缺乏相应的“风俗人心”与之契合,变法能成功吗?特别是由于长期专制统治,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深受摧残。严复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遽然引进西方富强之政断难受用施展。在他看来,西方的富强民主政体本质上离不开“自由”这一文化根源,即所谓“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民不自由,何谈政之自由?民之力、智、德三者诚劣,还有什么自由可言!严复分析说:“夫所谓富强之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云尔。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乱。顾彼民之能自治而能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诚优者也。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注:《原强修订稿》,载《严复集》第一册,第27页。)。不难发现,严复虽然颠倒了教育与政治、经济的真实关系,不懂得教育改革终归逃不脱政治、经济的制约;但他谈论教育的救国功能已深入至西方文化的价值内核--自由观,注意从深层的价值移植来反观中西文化差异,从而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化转轨找到了一个牢固的支点,其理论价值不容忽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