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荀子》是赵人荀卿的遗作,因此我们在这里借用《荀子》记载的材料来描述赵国祖先祭祀的情况。 ②这些考古材料尚未系统公布,业师沈长云先生在1998年夏考察平山中山国遗址时,参观了这些祭祀坑,考古工作者还详细介绍了这些祭祀坑的有关情况。 ③《赵世家》所载李牧抗匈奴的故事,就与《战国策》所载李牧故事有很大差别,《赵世家》中李牧故事的来源即是司马迁根据冯唐所说而载,冯唐的父亲曾为代地守,与赵将李齐友善。太史公所载平原君的故事,可能来源于曾与之交游的汉平原君之子。从李牧故事与平原君故事的资料来源看,《赵世家》的资料来源其中之一便是口碑资料,而有关赵国历史的神话传说当然更不会例外。 原文参考文献: [1] 扬雄.法言[M]∥董治安,张忠纲,中国儒哲十大名著.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2] 全祖望.经史答问[M].台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3] 梁玉绳.史记志疑[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 周礼[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6] 风俗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7]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金胜村51号春秋大墓及车马坑发掘简报[J].文物,1989,(9). [8] 侯毅.试论太原金胜村51号墓墓主身份[J].文物,1989,(9). [9] 河北省文物队.河北邯郸百家村战国墓[J].考古,1962,(12). [10]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邯郸市文物保管所.赵都邯郸故城调查报告[G]∥考古学集刊:第4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1] 于省吾.甲骨文释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2] 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3] 礼记[M]∥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本,1980. [14] 春秋公羊传[M]∥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本,1980. [15] 左传[M]∥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本,198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