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从清初学术看王船山易学的特色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汪学群 参加讨论

王船山是清初著名的经学家、易学家。研究他的易学不能离开清初学术,因为易学作为学术的一个门类,不能超然于学术之外,而只能在一定的学术背景下进行。船山治《易》是在清初学术背景下进行的。清初学术承晚明而来,由于理学末流的空疏,以及时代的动荡,使这一时期的学术有别于先前,大有从理学回归于经学的趋势,而这一趋势则以反思与批判理学、博大宏伟、经世致用、回归经典等特征表现出来。清初学术的这些特征无疑对船山易学产生重要影响,大体决定其易学的基本特色。
    一、修正和批判宋易
    明清之际,理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由于其空谈虚理、不务实功而渐趋没落,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现实的要求,促使学术界对其进行修正与批判,表现在船山易学中则是对宋易的修正与批判。他之所以对宋易进行修正与批判,是因为宋易在具体事物之外设置了一个“虚悬孤致之道”,(注:《周易外传》卷五,《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此道是虚伪无实的。具体地说,包括对义理派和图书派批判两个方面。
    对宋易义理派的修正和批判。船山易学虽倾向于义理派,但对宋易义理之学并不十分满意。他指出:“宋之言《易》者,虽与弼异,而所尚略同。苏氏轼出入于佛、老,敝与弼均,而间引之以言治理,则有合焉。程子之《传》,纯乎理事,固《易》大用之所以行,然有通志成务之理,而无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之神。张子略言之,象言不忘,而神化不遗,其体洁静精微之妙,以益广周子《通书》之蕴,允矣至矣,惜乎其言约,而未尝贯全《易》于一揆也。”(注:《周易内传发例》三。)在船山看来,就总体而言,宋易义理派重视义理,反对象数,符合圣人作《易》的宗旨,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义理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是他们过分重视义理,而多少忽视了象数及其他,这一点与王弼有相似之处。苏轼《东坡易传》流于佛老方外,援佛老入《易》,这一点与王弼以玄学治《易》方法相同,皆有背离易学的倾向。程颐《伊川易传》讲理事,使《易》“通志成务”之大用得以施行,摆脱了释老虚无之学的束缚,是正确的,而继王弼黜象数而崇义理,以《序卦》为释卦之旨,纯乎讲事理而不与于筮占,以及否认“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之神”,即否认事物生化中的一种偶然性,则是错误的。张载既言义理又讲象数,发挥《易》阴阳刚柔之象,符合《易》旨,因为这揭示了《易》的神化之功,体帖事物发展的不测之神与精微之妙。但美中不足是过于简略,未能“贯全《易》于一揆。”船山修正宋易重视义理忽视象数的片面性,使两者统一起来。
    船山对朱熹易学也提出批评。其原因是:“朱子学宗程氏,独于易焉尽废王弼以来引伸之理,而专言象占。”(注:《周易内传发例》三。)尤其不赞成朱熹把《易》视为卜筮之书,因为这否认了《易》作为人生哲理之书的特点。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曾多提及《易》为卜之书,他曾说:“八卦之画,本为占筮。方伏羲画卦时,止有奇偶之画,何尝有许多说话!文王重卦作《繇辞》。周公作《爻辞》,亦只是为占筮设,到孔子方始说从义理去。”(注:《朱子语类》卷六十六,《易二》纲领上之下。)朱嘉把《易》视为卜筮之书,是从其最初形成意义上讲的,他也承认,自孔子治《易》后,从中推出许多义理来,《易》在孔子那里已不是卜筮之书。船山对朱熹的批评也有偏激之处,但对宋易重视学忽视占的修正,是正确的。
    船山集中批判了宋易中的图书派。他认为,邵雍把《易》归纳为整齐的次序与方位是错误的。君子有所作为,在于显天道,以昭人道,崇德而广业。而邵雍之图,“如织如绘。如饤如砌,以意计揣度,域大化于规圆矩方之中。”又“一切皆自然排比,乘除增减,不可推移,则亦何用勤勤于德业为耶?疏节阔目,一览而尽,天地之设施,圣人之所不敢言,而言之如数家珍,此术数家举万事万理而归之前定,使人无惧而听其自始自终之术也。将无为偷安而不知命者之劝耶?”(注:《周易内传发例》十三。)邵雍之图“域大化于规圆矩方之中”,且“一切皆自然排比,乘除增减,不可推移”,显然把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归于机械的易图之中,这是一种僵化的思想模式。在船山看来,这陷入“术数家举万事万理而归之前定”的先验论泥坑。如果依着他的主张,人们便可以“端坐以俟祸福之至”,“无为偷安”了。这也背离了《易》不可为典要的宗旨。
    船山集中批判了邵雍的卦序,邵雍说:“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故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迭用柔刚,《易》六位而成章也。”(注:邵雍:《皇极经世》卷七上,《观物外篇·先天象数二》。)意思是太极生阴阳两仪,两仪之上又各生一阴一阳,而为太阴、少阳、少阴、老阳四象;四象之上又各生一阴一阳,为坤、艮、坎、巽、震、离、兑、乾八卦;八卦之上又各生一阴一阳,为十六,十六之上各生一阴一阳为三十二,三十二之上各生一阴一阳为六十四卦。这是所谓的加一倍法,朱熹称其为“破作两片”。船山认为,这种方法与《易》中阴阳互蕴的思想相违背。“《皇极经世》之旨,尽于朱子破作两片之语,谓天下无不相对待者耳。乃阴阳之与刚柔,太之与少,岂相对待者乎!”正如“少即太之稚也,太即少之老也,将一人之生,老少称为二人乎?自稚至老,渐移而无分画之涯际,将以何一日焉为少之终而老之始乎?故两片四片之说,猜量比拟,非自然之理也。”(注:《思问录·外篇》。)阴与阳、刚与柔不是截然对立的,不可云二,而是合和统一的。如同一个人从少到老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但这种发展与变化是在人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的,其前后相互关联,岂能截然分开?
    可以看出,船山对宋易的基本态度是站在义理派立场,抨击邵雍先天图书象数易学,修正程颐、张载、朱熹义理之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