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方伯谦被杀是否冤案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岳论丛》 戚其章 参加讨论

何广成为证明方氏实为“枉死”,主要提出了两条理由:
    第一,方氏在丰岛海战中战功卓著。何广成称:“中国海战始于是役,而是役惟一济远敌三倭船,卒能毁其督船,残其提督,功亦伟矣,”并谓日舰吉野“升白旗、龙旗而遁,”〔1〕。照此看来, 方氏之功有三:一是“毁其督船”;二是“残其提督”;三是重创日舰吉野使之“升白旗、龙旗而遁”。“督船”应指吉野,“提督”应指日本联合舰队先锋队司令官坪井航三。事实上,吉野既未被毁,坪井航三也未毙命。济远返航威海后,丁汝昌据所禀报,又“分诘管带员弁水手”,但一时难以查实,便以“风闻提督阵亡,吉野伤重,途次已殁”〔8〕上报。 而据驻日公使汪凤藻报称:“日船在牙山受伤,未言提督亡、吉野沉。”〔8〕可见前两件“伟功”都是查无实据的。至于第三件“伟功” ,更是捕风捉影之谈。本来,《济远航海日志》尚仅称吉野“挂我国龙旗而奔”,到何广成写《冤海述闻》又演绎成“升白旗、龙旗而遁”了。
    其实,在战场上真正挂白旗和敌旗的是济远,而不是吉野。当时恰好驶近丰岛海域的英国商船高升号船长高惠悌(Galsworthy)证明:“25日晨,我们将近丰岛的时候,掠过一艘军舰,它悬挂日本海军旗,旗上再挂一面白旗--这只船后来证明为中国战舰济远号。”〔1 〕证以日本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之日记〔1〕,可知高惠悌所言不虚。 由此看来,所谓“伟功”之说,颇多夸饰溢美之词,且不惜使用改窜史实的手法,是绝不可信的。
    第二,方氏在黄海海战中“保船西驶”,且非“先逃”,无可厚非。何广成反复说明:
    “广甲自午开仗,约一点钟时,即离队。”“济远中炮弹数十处,后炮座因放炮不停,炮针及螺钉俱震动溃裂,致炮不能旋转。前大炮放至数十余出,炮盘熔化,钢饼、钢环坏不能用,全船各处通语管亦被击坏,二副守备杨建洛、学生把总王宗墀阵亡,在船死者七人,伤者十余人,力大不支。……济远被倭四船截断在西,且船中炮械全坏,无可战,只得保船西驶。”
    “按是役,战阅三时,定远、镇远两船共中大小弹二百余处,阵亡共十余人;靖远中弹数十处,阵亡二人;来远中弹百余处,自后鱼雷舱至前烟筒座被焚殆尽,阵亡十余人;平远中弹二十余处;广丙中弹数处;济远中弹七十余处,阵亡七人,伤者十三人,炮械全坏,以被倭船四艘截击,不得与各船合队,以夜四点二刻到旅顺,各船以六点钟亦到,相隔仅片时也。”“且各船得回旅顺者,其阵亡受伤尚不及济远之多,济远非逃,不辩自明。”〔1〕
    何广成并不否认济远先于大队回旅,但认为时间早不许多,“相隔仅片时”;可称为“逃阵”的是广甲,是它最先脱离战场,何况济远受伤比他船多,“炮械全坏,无可战,只得保船西驶”。所以,济远既非“逃阵”,亦非“先逃”。
    这第二条理由因与方氏被杀是否冤案直接有关,因此格外为人们所重视。然验诸事实,揆以情理,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首先,说济远“以夜四点二刻到旅顺”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济远回旅时间已有旅顺营务处记录在案:“丑刻,济远回旅。”李鸿章致总署电亦称:“查十九丑刻,济远先回旅。”〔5〕“丑刻”为凌晨1时许,比“卯刻”〔9 〕抵旅的大队早到4个小时,而整个海战才打了4小时40分,不能说是“相隔仅片时”。
    其次,说各舰“阵亡受伤尚不及济远之多”,也与事实不符。何广成所列举的各舰阵亡受伤数字,除平远、广丙因参战较晚可不计外,其余5艘战舰皆出入甚大。试看下表〔2〕:
    舰名中弹数阵亡数负伤数伤亡合计
    定远 159173855
    镇远 220132841
    靖远 110 21618
    来远 225171330
    济远15 51015
    可知所说济远伤亡较他舰为多,是没有根据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