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关于阶级斗争历史作用的探讨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大学学报》 朱宗震/吕景琳 参加讨论

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片面强调阶级斗争,脱离经济谈政治,脱离生产力的性质谈生产关系的变革,脱离人民的物质利益谈革命,并把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引入历史研究的领域。四人帮则进一步把“阶级斗争”当作草菅人命的一根棍子,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歪曲到荒谬绝论的地步。我们批判四人帮的谬论,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研究生产力的伟大历史作用,研究阶级斗争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关系,是完全必要的。现在,在讨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的时候,关于阶级斗争的作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仅就一些分歧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在争鸣中共同前进。
    
    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人们的生产活动,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认为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正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马克思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作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参看《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但是,人们的生产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呢?马克思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雇佣劳动与资本》)这就是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矛盾运动,即生产力的发展,是在人与人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来不把生产力从生产关系中孤立出来,从来不脱离人与人的关系,讲人与物的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从不脱离阶级关系、阶级制约和阶级斗争讲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生产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的生产。所谓社会的生产,也就是说,人与人的关系是怎样为生产力所决定,又怎样推动或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在阶级社会里,也就是讲阶级斗争的进程怎样为生产力的性质所决定,又怎样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问题。正是这种人与人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斗争)和人与物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的错综复杂的辩证运动,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所以,列宁说,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第二国际的破产》)
    有的同志认为,生产斗争与人类相始终,而阶级斗争只是在阶级社会才存在的特殊现象,因此,生产力的动力作用才是根本的。然而,特殊是一般中的特殊,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阶级斗争正是在人与人的关系发展的长河中,在一个特定阶段,即阶级社会里的特殊表现形式。无可否认,在无阶级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依然存在着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运动依然是人与物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前提。只是这种矛盾不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而已。不能想象,在无阶级社会中,只有人与物之间的矛盾,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会脱离一定的生产关系而发展。在原始社会里,生产力极度低下,自然界对于人类还是一种巨大的异己力量,人们对自然界的屈服和恐惧,人类生存斗争的需要,决定了人与人之间通力协作的生产关系。但是,人们越是从动物群中刚刚分化出来,他们的动物性就越为明显,械斗和搏噬,氏族之间的火并和仇杀,就越是不可避免。在氏族社会内部,男性和女性,由于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也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运动,终于导致了母系社会的崩溃和父系社会的产生。“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在人与人之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否只有和谐和完美,而没有矛盾和斗争了呢?我们恐怕不能作那种形而上学的设想。列宁说:“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转引自《矛盾论》)这就是说,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并不是矛盾的消灭,而只是阶级对抗的消灭。人与人之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依然存在着非对抗性的矛盾,仍然需要用适当的方式解决这些矛盾,以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人与人的矛盾运动,总是和生产力自身的矛盾运动相应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须知共产主义并非人类社会发展的顶峰,人类社会还很年轻,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恐怕也只是到了成年时期而已。
    我们讲人与自然界矛盾关系的展开,人与人矛盾关系的展开,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可以彼此混淆,相互替代。它们毕竟是不同性质的矛盾,各有各的发展规律。在一定生产关系的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生产工具、劳动技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人与人关系的改变,则要依靠人的能动的调整,在阶级社会里,则要依靠阶级之间的斗争,依靠暴力和革命。生产力的发展,只是为人与人关系的改变提供前提和可能,没有这种前提,新的生产关系就不可能出现,社会革命就不可能到来。生产关系只可能落在生产力发展的后面,而不可能走在它的前头,希望超越生产力的性质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只是一种有害的空想。但是,当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变革的时候,把可能变成现实,却要依靠人与人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本身不会自动地改变人与人的关系。同样地,阶级斗争对社会的改造,对生产关系的改造,只是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而生产力本身的发展,也还要依靠自身的矛盾运动。而没有这种社会的改造,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志说,铁制农具和牛耕并非是阶级斗争斗出来的,以此来贬抑阶级斗争的作用。那么我们反过来问,清朝的末代皇帝,是不是被蒸汽动力机器的轰隆声和轮船、火车的长鸣声吓跑的呢?我们不能取这样的方法论证问题。固然,查理一世的人头落地并不能直接孵化出蒸气机,但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却为以后的工业革命创造了社会条件。没有英国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决定性胜利,就不可能出现蒸汽机和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蒸汽机是革命造出来的。当然,资产阶级决不会惊叹于革命的如此威力,而陶醉于人权宣言之类的政治口号,忘掉了实际的经济工作。为了取得高额利润,他们知道应该怎样组织生产,奖励科学发明,采用先进技术。蒸汽机正是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这种社会需要,逐渐地发明和推广开来的。
    还应该指出,正是马克思阐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决定性作用,也正是马克思阐明了阶级斗争的伟大历史作用,同时科学地论述了阶级斗争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的历史联系。马克思所讲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指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所讲的阶级斗争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即由人们的生产关系所形成的阶级对抗。(参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以,当马克思讲到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时,并不是与生产力的作用作学究式的对比,在自己所提出的理论概念中兜圈子,而是针对资产阶级的阶级调和论和英雄史观,指出了人类社会各集团中间的改造社会的真正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说:“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重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扛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在创立国际时,我们明确地规定了一个战斗口号: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和那些公开说什么工人太缺少教育,不能自己解放自己,因而应当由仁爱的大小资产者从上面来解放的人们一道走。”(《给奥·倍倍尔等人的通告信》)列宁和毛泽东同志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和农民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因此,我们如果把阶级斗争与生产力的动力作用相较量,希图在两者之间比个你高我下,就难免要走进死胡同中去。我们所要研究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与人同人与物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与阶级斗争之间究竟是怎样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以此来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犹如我们应该避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而实际地研究物种的遗传和变异的辩证运动一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