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时期,史学界和理论界都展开了有关阶级斗争问题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阶级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有的同志认为是阶级斗争。其实,这两个论断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把生产的发展同阶级关系变化的本质联系加以论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贡献。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到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们都指出过阶级斗争是理解中世纪以来法国历史的钥匙。 圣西门早就讲过“有产者”和“无产者”阶级之间的阶级关系,并以阶级斗争去解释法国革命的进程和结局。他甚至把新的工业制度和旧的封建制度,看作是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进行斗争的经济基础。 圣西门的历史观点几乎全部为其义子奥古斯丹·梯叶里所继承。作为自觉捍卫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学家,梯叶里明确地提出要写除掉贵族和僧侣以外的全体人民的历史。他认为编写那些同贵族进行斗争过的农奴、纳税者、有产者儿女的历史,即市民和庶人的历史,比起书写高贵人们和国王的历史更有意义。他把十七世纪英国革命史,直接解释为第三等级反对贵族斗争的历史。 与梯叶里同时代的米涅同样认为:阶级利益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决定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他清楚地意识到法国革命中不同政党的斗争只是不同阶级利益的反映。 法国历史家基佐更是把社会关系、各阶级间关系看作是政治关系的基础。他指出:要了解政治制度,就必须研究这个社会中各阶层及其相互关系,而要了解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就应当理解土地关系的性质。(普列汉诺夫:《阶级斗争学说的最初阶段》,三联书店,1965年版,39页)。 但是资产阶级学者却没有科学地说明阶级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他们的阶级斗争理论归根到底还是唯心的,梯叶里用征服来解释阶级、等级的起源,基佐则借助人性来说明财产关系等等,都暴露出资产阶级阶级斗争学说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是在批判继承以前阶级斗争理论的基础上,把阶级斗争观点奠定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用生产的发展来解释阶级的起源和阶级关系的变化。马克思在总结阶级斗争学说发展的历史时指出:“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早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二〉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三〉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2-333 页)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它认为阶级的产生、发展、灭亡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决定着不同的阶级结构。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从而也决定着剥削制度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代替奴隶制的封建制,以及代替封建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归根结底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不仅如此,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为最后消灭阶级创造了物质基础。总之,根据生产力的不同水平,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来考察阶级的产生、阶级结构的变化和阶级的最后消灭,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学说的一个根本区别。 在史学领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首先必须重视研究历史上阶级和阶级斗争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揭露隐藏在政治思想斗争背后的,而最终起着决定作用的阶级的物质利益,把经济史研究摆在重要地位。 阶级本身是个经济范畴。阶级就是指那些与特定的生产关系、剥削制度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列宁在概括阶级的本质时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上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第4卷,第10页)列宁明确认为阶级是由经济关系中“四个不同”,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所决定的。“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因而也就是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列宁全集》第6卷,第233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历史时,总是着重揭露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经济关系;研究反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阶级斗争规律;指出各个阶级在政治、思想上的斗争归根到底是由于各个阶级不同的经济利益所决定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经典著作,都是着重从经济上来阐明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的。恩格斯在批判唯心史观时指出:“旧的,还没有被排除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不知道任何基于物质利益的阶级斗争,而且根本不知道任何物质利益;生产和一切经济关系,在它那里只是被当做‘文化史’的从属因素顺便提到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9页)
(责任编辑:admin) |